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去古代当夫子在线阅读 - 第97节

第97节

    声音极小极轻,有些话语他甚至都没有听清。过了片刻,谢辞渊转过头看着谢当苟,只见谢当苟的脸上挂着一抹极淡的笑意,好半晌都没有说话。

    只是走下城楼的时候,他的脸上多了一丝坦然和释然。

    “走吧,今天这么热闹,我们父子俩也好好的逛一逛。这辽东能有如此景象,有我的功劳,也有你的功劳,但总的来说,还是你的功劳。”

    第135章 准备出海

    元宵的灯会举办的十分成功, 谢当苟瞧着也觉得高兴。

    元宵节过后,衙门也要开始上值了。

    这天,他倒是得到一个新的消息, 还是京城传过来的。因为藩属国的使者过来打秋风, 被皇上狠狠的批了一顿,他们今年可是什么好东西都没能带回去。

    可是, 对于已经见识过大靖朝的那些好东西的藩属国而言,他们是真的无法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好东西从自己的眼前溜走的。可他们也看的十分清楚, 如今在位的这位皇帝, 跟以前的那些都不同。

    他是真的不在意那些面儿上的东西, 就是摆明了不想让你占便宜的。大靖朝国力强盛, 他们眼热,可想要强抢根本抢不过。耍赖皮的话, 他们也已经不吃那一套了。

    回国之后,他们国家的上上下下商量了许久,最终只能让商人过去, 先将东西弄回来再说。

    为此,有两个藩属国的皇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商贸队伍, 就为了来大靖朝搞些东西回去。

    前两天魏钰收到了国书, 就立刻将消息往下发了。

    谢当苟收到这个消息之后, 就请了商行的会长过来。既然跟藩属国之间的商路就要通了, 那就得好好商议一下, 争取在这上面占个先机。藩属国地方小, 东西有限, 却也有一些特产。或是金银矿产,或是特产的水果植物,又或者是一些很有意思的手工艺品。有些东西, 用起来还是挺不错的。

    既然他们诚心来大靖通商,他们当然要好好准备一番了。

    府衙和商行一起忙碌起来,而在另一边的军营里,谢辞渊这几天还是魂不守舍的。他来这里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时间长到,即便是想起了从前的事情,他也感觉那些像是上辈子的事儿,而在这儿的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

    可元宵节那天晚上,他爹的那一声呢喃,让他恍然惊醒。

    他之前都是自己一个人待在杨河村,跟双亲都没怎么相处,他们自然看不出什么。可在辽东的这两年,他们相处的时间太多了。

    相处的时间实在太长,也很熟悉。

    爹爹他,一定是看出来什么了吧?

    谢辞渊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了。是该找谢当苟去坦白,还是就这么沉默下去呢?

    接下来几天,谢辞渊倒也去郡守府找过谢当苟,可也不知道是谢当苟不愿意见他还是真的太忙了,谢辞渊竟然一次都没有见到他过。因为谢当苟说的那些话,他也不知道跟王氏说些什么,便也只略微坐了坐,就离开了。

    等到谢当苟终于回了郡守府,王氏在跟他一块儿吃饭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我说你这个人也真是的,一天到晚的忙,儿子回来了你却不见人影。”

    “渊儿来了?”

    “连着好几天都往这边跑,我瞧着是有事情要找你说,可你成天不在家!”

    谢当苟便笑了笑,说道:“我看他也没有什么事儿,就是想我们了。没事儿,等我空闲了,咱们正好一家人去山上的温泉庄子坐坐,这段时间确实是太忙了。”

    王氏想了想,又点了点头,说道:“也行。”

    又过了两天,谢当苟将衙门的事情处理完了,准备回郡守府的时候,想了想又改变了主意,去了军营,问了谢辞渊这会儿在什么地方,得知他又跑去港口那边儿了,又转身往港口那边走去。

    等到了港口,太阳都快要落山了。

    见到谢当苟,谢辞渊还有点儿不敢置信,“爹?你怎么过来了?现在天都快黑了,我们正打算离开呢。”

    妙缘大师一直都想要带人出海,最近看着天气不错,就开始准备航海的物资了。出海一趟,有可能遇到的意外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如果因为物资带的不齐全而出现什么意外,那就没有办法对大家交代了。

    这两天,谢辞渊都是军营和港口两边跑。

    见到谢当苟,谢辞渊确实是吓了一跳。

    谢当苟说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我去你军营找你,你的副将说你不在。”

    “妙缘大师想出海,这几天一直都在准备物资呢。”

    前几天又有两条船造好了,因为用途不同,所以那两条船跟辽远号还是有一点差别的。辽远号的炮火比较猛,在海上遇到任何海盗之类的船队,都不会怕。

    而另外这两艘船,主要目的是商船,运送货物的。穿上也有火炮和机关□□之类的装置,不过威力不怎么大。

    谢当苟来了,这边也不用谢辞渊盯着了,两人便挑了一条小路,朝着一边走去。

    走的有些远了,谢当苟才开口,说道:“我听说,你这几天一直在找我?”

    谢辞渊点点头,他张了张口,想要说点什么,但似乎又什么都说不了。

    谢当苟摆摆手,“我知道你心里想些什么,也知道你想要说点什么。不用说了,我心里都明白的。其实,这或许就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吧。只是你娘她还没有想这么多,你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往后若是她自己察觉了,那就再说吧。”

    其实他之前也只是心中有所猜测而已,可对于这样的事情,他是真的不敢置信。儿子的改变不算大,但有几个习惯却变得彻底,他不得不怀疑。

    谢当苟以前在京城做生意,虽说那个时候的他,并没有跑过多少地方,可是见过的人也有不少了。自然,他也听过不少奇人异事,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借尸还魂上头去了。

    上元节那个晚上,他只是有感而发,也是想要稍微试探一下。见到谢辞渊的神情,他就知道自己那荒谬的怀疑,是真的。

    后来的那几天,他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面前的人。倒不是恨他,自然也没有怀疑他。他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他。

    这个事实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有冲击性了,他需要好好的消化一下。

    忙碌了几天,一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会静下来好好的思考这件事情。这么些日子过去了,他也算是想通了。

    谢辞渊听着他的话,微微怔了怔。

    过了片刻,他才点点头,对谢当苟说道:“是,我知道了。”

    或许,这样处理,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吧。

    “那给我说说,这次出海打算去哪些地方?”

    他们的航海事业虽然没有什么发展,但因为藩属国里面,有几个就是海上的岛国,所以大靖朝手里也是有航海图的。只是受困于航海技术,更远的地方,他们是没有踏足过的。

    这一次,按照魏琏的意见,是先带着商队,沿着海路,将周边的几个藩属国都转一遍。有几个国家最近是有些不大老实了,成天蠢蠢欲动的,他们都不需要发动军队,只需要开着船,在他们海域上震慑一下就好。

    等到将周围巡视完成之后,再开船南下。

    第一次航行,他们带足了一年的物资,在海上不管有没有什么收获和发现,半年之后立刻返航。对于这个要求,妙缘大师也没有什么意见。

    谢当苟听了他们的意见,连连点头,然后说道:“我听说,藩属国的人对咱们的瓷器、茶叶、丝绸也格外的喜爱。此次出海航行,是不是要多带一些这些东西?到时候,说不定就能够用这些换取真金白银了。”

    “嗯,是可以多带一些这些东西。”

    虽说跟藩属国的商路已经通了,可辽东地处在大靖的边缘地区,如今有商船出海,他们更应该主动出击才是。要是慢慢等待,等到那些商人来到辽东,黄花菜都凉了。

    “这一次,你不去吗?”

    谢辞渊点头,“嗯,有妙缘大师随船跟着,还有魏琏带着军队在船上,安全性不成问题。”

    另外,山庄上也还有不少人都跟着。像是徐行,他一生都在研究各种地质,能够出海去见识其他不同的地理地貌,他当然不愿意放过。

    他随身的行囊里头,只带着一些纸张还有炭笔,颜料也带了一些。山川地脉,包括他们航行的路线图,他都打算一一记录下来。

    还有许悠云的一个弟子,也随船过来了。这个弟子,是个禹族人。

    她刚开始是跟随许悠云辨识草药的,她的天赋特别高,学什么都快。各种草药的药性、归经、主治什么等等,她都记得清楚。在野外,只要是教过她一遍的东西,她也都能够认出来。

    后面,她不光研究草药。对于任何植物,她都有兴趣研究。而且,她跟刘豪不一样。刘豪是种地的好手,平日里就喜欢种地,也很擅长种地,并且能够很快掌握各种作物的种植条件。

    许悠云这位叫小满的弟子,最喜欢的就是研究各种植物。

    此次出海,她跟随在船上,也是想要看看海外还有哪些植物,是她没有见过的。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也都是想要去海外长见识的。

    不过此次出海规模有限,去的人自然不能带太多,所以最终,一些人还是靠猜拳,才赢得了出海的机会。

    第136章 两地交流

    光是准备工作, 就做了足足两个月,一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船队才真正收拾完毕, 准备出海。

    出海的这一天, 谢当苟和谢辞渊他们都来了。

    辽远号在前,另外两个商船在后, 商船上装载着慢慢的货物,一行人终于出海了。妙缘大师站在辽远号的船尾, 手里拨弄着佛珠, 看着还在目送他们的人, 面上带着微笑。

    直到船队走远, 他们已经看不见他们的人,谢当苟和谢辞渊这才收回目光, 准备离开港口。

    船上装载的,除了随船人员的吃用还有药材等物品,剩下的都是一些用于交换用的屋子。辽东的一些商人很早就听说有这么个事情了, 他们找到了商行的会长,表示他们愿意出物资资助船队远航。

    包括船的维修养护费、随船人员的吃穿用度费、甚至还扒拉了不少货物在船上, 言明能换回什么就换什么。所以, 船上那些商品, 有一小半都是辽东的商人的。

    虽然说有如此长远目光的商人不多, 可也有那么几个。

    海外不管是贫瘠还有富有, 那边总会有他们这里所没有的东西。只要能换回来, 他们就利用商家的手段, 稍微运作一番,撒出去的银子,很快就能够成倍的赚回来。

    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背地里都在笑话他们傻。

    但实际上,做生意,就没有永远都赚而不赔的。这就是一次投资,他们几个都是经过商量和计算,一致认为是可以血赚一波的。即便是亏了,那也没有什么。赔了银子,但得到了政府的好感,那也挺赚的。

    如今,这些进行了投资的商人们,一个个的也都在家里祈祷着商船一切顺利。

    船队出去了,魏琏也带着不少人走了,留下的人交给了当初的亲兵首领负责。辽东境内倒是没有出什么事情,不过最近官府的项目比较多,还得另外派人看顾着一些。

    谢家如今在朝中声望是如日中天,谢辞渊现在这样大的年纪,还没有成亲。外头已经有人在背地里说他是不是哪里有问题了。可即便如此,想要跟谢家结成姻亲的,也还是大有人在。

    一边背地里酸溜溜的说谢辞渊肯定有某方面的问题,一边又在找关系想要塞女儿到谢家,最好能成为谢夫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谢当苟想要跟隔壁郡合作,一起修建主干路,这事儿几乎都没使什么劲儿,隔壁郡守就答应下来了。

    地方上收上来的税银,九成是需要上缴到中央朝廷去的。

    不过,因为一些地方距离京城比较远,当地的官员想要在税收上做点儿手脚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些人既想要在考核中得个优,又想要敛财,所以正经该缴的税他们缴,不正经的他们收了都入了自己的口袋。

    还有一些官员,平常哭穷是一把好手,实际上税收五百万,上缴两百万,剩下的都给分了。这样的情况,在江南富庶之地尤甚。

    而在本就不怎么富庶的地方,贪官污吏也多。

    隔壁郡的官府库银其实并不多,还是因为得了辽东的一些实惠,他们当地的茶叶也销售的很好,而当地的郡守看到辽东的变化,也当机立断决定还提高商业税,这才让府库充盈了一些。

    说实话,此次修路,若不是谢当苟主动找上他了,他肯定是能推就推的。

    他的地盘上,百姓们过的其实也不大容易。虽然没有海寇来捣乱,可是郡内小偷不少,因为山多地少,百姓们粮食产出不多。以前一有个灾荒年,就会有良民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人向来都不少,渐渐的,这也成为郡守王大人的一块心病。

    如今府库里头有些银子了,他其实更想要搞一些适合在山地种植的作物,让百姓们种植这些,卖掉之后再换取粮食。辽东那边还有水泥厂、陶瓷窑、津砖作坊,这些作坊,每天的产出惊人,也给辽东带去了巨大的利益。

    若是他们这边也有这么两个产业,他们也不至于这样了。

    田间的产出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那也得他们的地适合种东西啊。压根就种不出东西的地,还死活不肯撒手,不寻找其他出路,这压根就没有出路。

    他们山地多,山上也有不少茶农种植的茶叶。通过炒制、发酵,并且对茶叶进行分级,再有茶商过来收茶,确实让他们的老百姓日子略微松快了一些。

    再加上山地种植的红薯等东西,饿肚子倒是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