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去古代当夫子在线阅读 - 第31节

第31节

    第043章 皇上圣明

    如今人人都道此乃盛世, 百姓安居,陛下仁慈,跟前朝相比, 本朝赋税收的少, 兵祸也少,天灾也少, 这已经是难得的好日子了,还要如何呢?

    魏琏虽然能听懂他们说的话, 可却不大认同。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否则怎么阿明是书童, 而他就是皇子呢?每个人也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聪明会读书,有的人蠢笨, 一声碌碌无为,聪明的人日子过得好,蠢笨的人只能过清贫的生活, 这样的察觉是生儿带来的,如何能削减呢?

    魏琏觉得,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每个人都不同。也正因为如此, 才需要圣上去教化, 百官去治理。普通的百姓, 没有很好的能力, 去规范自己的言行, 去决断与他人的矛盾。

    如果人人生而平等,那还需要皇上和百官做什么呢?

    魏琏耳濡目染就是这样的教育,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如此长大的大皇子,便也习惯了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所以对谢辞渊和妙缘之间的对话,很不认同。

    妙缘大师念了一句佛号,说道:“如今的百姓,确实也足够安稳了。都赖皇上圣明。”

    谢辞渊:……大和尚真会见缝插针,瞧瞧这马屁拍的,毫无滞涩之感。

    谢辞渊跟上,说道:“皇上圣明。”

    旁边有军士搬着材料经过,也停下来说道:“皇上圣明。”

    魏琏:……我本意不是这样的。

    谢辞渊跟妙缘聊了一会儿,远处有谢宅的人推着板车,车上放着两只大木桶,谢辞渊远远瞧着,就知道是林珍熬好了绿豆汤送来了。

    谢辞渊对正在干活儿的众人说道:“大家都先把手头的事儿放一放,过来喝点绿豆汤休息一下吧。”

    绿豆汤里面放了不少糖,甜滋滋的,绿豆也煮的软烂,喝一碗下肚,确实无比舒爽。在这炎炎夏日中,实在难得。

    谢辞渊也跟着喝了一碗,不得不说,林珍在厨艺上还是很有天分的。跟着金娘也没多长时间,就已经熟练掌握了不少家常菜的做法了。

    喝了绿豆汤,谢辞渊又绕着工地走了一圈,此时已经能看出来庄子的雏形了,里面各种谢辞渊当初设想的建筑都分门别类的有建造。像是医馆、求真馆、格物馆等等。

    妙缘大师陪着谢辞渊一块儿逛着,谢辞渊走完之后才问道:“依你看,这庄子大约还要多久才能够建好?”

    妙缘大师说道:“庄子倒是不难建,估计再有两三个月就该完工了。难得是那水车,太大了,到时候只怕得好好考虑一下,建造的工人的安全也是个问题。”

    那水车那么大,他们肯定没有办法将它完全造好之后再将它摆放好的,只能是见底建造,工人就需要登到高处。在高处施工,若防护没有做好,是很容易出现意外的。

    谢辞渊点头表示明白了。

    回到谢宅,谢辞渊还是一头扎进了书房。书房外头,魏钰正拉着谢楠说话。

    他对谢辞渊跟妙缘大师说的什么平等不平等,公平不公平的话题完全没有兴趣,他原本听的百无聊赖的,后面却精准的捕捉到一个词儿——海外博物志!

    这是一本书吗?

    皇室的藏书已经足够丰富了。

    前朝末年,灾害频发,皇帝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他们魏家顺应天命夺得天下。问鼎之后,不少世家都前来献宝,就有很多人家献出了自家珍藏的孤本书籍。

    这是魏钰在去藏书楼的时候,听藏书楼的老太监说的。这老太监平日里没人跟他聊天,魏钰也不觉的他说话烦,如此这人便每次见到魏钰都会说一遍以上的话题。

    因此,在魏钰幼小的心灵中,他便坚定的认为,皇宫的藏书才是最丰富的,这天底下就没有在皇宫找不到的藏书。

    但来到这儿时候,魏钰也能够感觉到谢先生确实很厉害,而他刚刚说的那本书,他没有听过。魏钰就想前来问问,谢先生说的那本书是什么样的,在哪里。

    只是,谢先生进了书房之后立刻就关了门,显然是他有事儿要忙的。

    魏钰想了想,对身边的小伙伴说道:“谢楠,那是你叔,你进去帮我问问吧。”

    谢楠摇头。

    “你难道也怕你叔吗?”

    “怕倒是不怕,主要还是有功课没有做完,不想进去。”

    魏琏刚巧路过,看到他们两个推来推去的,便走了过来,问道:“你们俩在说什么呢?是有什么事情要找谢先生吗?”

    魏钰说道:“大哥,我是好奇谢先生之前说的那个《海外博物志》,我在宫里都没有听说过这本书,想看看这本书长什么样子,总觉得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魏琏:……嗯?为什么他之前都没有关注这样一本明明很惹人关注的书?

    他抱起魏钰,上前敲门,“我跟你们一起进去。”

    进去之后,魏琏便直接问了。

    谢辞渊:……怎么这几个小的也对这本书感兴趣?妙缘是个懂事儿又有想法的和尚,他知道适时地闭嘴,可这些孩子,全都处在追根究底的年纪。

    难不成,他还得着手去编写这样一本书不成?

    谢辞渊双手掩面,一张脸皱成了表情包。

    想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那本书是我早年间无意中看到的,后来就不知所踪了。不过那本书的内容我倒是还记得些许,等我有空了就将那些内容写出来,你们看看就好,毕竟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魏钰说道:“可先生您种的红薯是真的呀。”

    谢辞渊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个……我也是实践过才知道那是真的。”

    “好吧,那先生您可要写快一点哦,我可想看了。”

    他觉得这一趟出宫来找谢先生,可真是来对了,谢先生这儿有好多有意思的书,很多都是宫里没有的。这个地方也比皇宫大,比宫里好玩。要不是想念父皇和母妃,他都不想离开了。

    目送三个人离开,谢辞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真的太难了。

    晚上,魏钰用过晚膳回了房间,他叫自己的贴身太监磨墨,“我出来也确实挺长时间了,是时候给母妃写封信报个平安了。”

    小太监满脸感动,心说您可终于记起来了。

    魏钰的信写的天马行空,当然身为一个甜言蜜语张口就来的人,他最前面写的当然还是对母妃的思念,后面开始写自己的生活,从吃食开始,到喝的玩儿的。当然谢先生布置的功课也好有趣。

    信的结尾,他强烈表达了自己的欢喜,并且表示留在这儿确实不错,只是他又想念母妃云云。

    写好信又装封好,魏钰才将信递给小太监,认真的叮嘱道:“可要快点啊,别叫我母妃等急了。”

    信寄到宫里,先传递到了皇上的手里。

    皇上看着小儿那充满童趣的笔迹,会心一笑。他想起谢立兰,每回收到谢辞渊寄回去的信,总是笑的像个傻子。他心里也是笑话过谢立兰的,那么大年纪的人了,偏偏在儿孙的事情上,还是那么不稳重。

    如今,他看着手中小儿的这封信,心中忽然就理解了谢立兰。

    他满怀着期待,他想这大概就是为人父的喜悦吧?天知道,除了长子次子和嫡女出生,他内心有过喜悦的波动之外,后面出来的孩子,他几乎都没有什么感觉了。如今对着一封信生出了为人父的喜悦,想想也确实神奇。

    但这种感觉还十分不错。

    皇上将信打开,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然后越往下看,他的脸就越黑。合着你说母妃亲启,就真的只是写给你母妃的呗?还真一个字儿都没提到朕啊!

    瞧瞧那字里行间的腻歪,这都什么习惯?好好一个男孩子,整的跟女孩子似的。

    他皱着眉哼了一声,午膳用膳的地方就这么决定了。

    带着信,去了爱妃处。

    他的爱妃倒是跟从前一样,皇上吃了饭,却是挑剔的很,最后起身找茬将人骂了一顿,这才将信拿出来给了人家。

    端妃从吃饭的时候就一直被皇上挑刺儿,心中还惴惴不安的很,直到被皇上训斥了一顿,她差点儿就“噗通”一声跪下来请罪了,谁知道皇上就送过来一封信。

    “哼,在那小子眼中,朕就只是个送信的!”

    他把信从头到尾看了遍,上头是真的半个字儿都没有提起他。

    真是个小没良心的。

    不过看着信里的种种,对比他收到的侍卫和暗卫的来信,皇上对谢辞渊还是满意的。此人在很多方面,似乎都能给他惊喜。

    最让他担心的小六子,如今身体也好了,人也格外的活泼了,从信中所写也能看的出来,长见识了。

    皇帝此时已经不那么气了,他走过去又跟端妃一起将信看了一遍,看完搂着端妃说道:“你瞧,朕决定将这小子送去杨河村,看来真是做对了。”

    “皇上英明。”

    端妃嘴上恭维,心里已经将这个狗男人骂了八百遍!儿子信里没提你,心里就没点数吗?淡当然是因为,跟你没有什么好说的。还这么会撒气!

    不过此前端妃确实日夜牵挂着儿子,毕竟他出生就被太医诊断为弱症了。此时收到儿子的信,那活泼快乐的劲儿,像是要从信纸上溢出来了,端妃这才放下心来。

    “臣妾只是一介妇人,见识自然是不如圣上的。”

    皇上被夸了一通,心情颇好,对端妃说道:“爱妃今日就将回信给写了吧,记得说说那小子,也惦记惦记父皇。”

    端妃:……您大概是跟小六子一样大。

    交代完毕,皇帝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第044章 这是神物

    在七月份的时候, 红薯藤已经可以用来做菜了。不管是炒一下,还是用糖醋腌一下,都是十分难得的美味。这几天, 隔三差五的, 谢宅的饭桌上就有这道菜。

    谢辞渊也不是那种不懂得分享的人,村民们若有想尝试这道菜的人, 可以去采。只是,得遵守刘豪定下的规则, 不能薅的乱七八糟啥也不剩。

    因为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多了一样可以下饭的菜, 还有那么多新鲜事儿, 对于习惯了夏日炎热的村民们来说, 这个夏天倒还挺好过的。

    进入八月中旬,红薯藤已经老了, 不太适合食用,再过几日红薯也能开挖了。

    皇上那边早就已经收到了消息,听说这是一种能够吃饱肚子的高产的粮食, 便一直都在关心着什么时候可以收获。

    这几天上朝的时候,谢立兰和谢当检都烦不胜烦。因为皇上每日都会将他们留下来, 问他们一些话, 最后问他们有没有收到谢辞渊的来信。

    以前皇上说想要微服私访的时候, 他们觉得外面还是挺危险的, 都是义正言辞的阻拦。可现在, 他们恨不得皇上立刻决定微服私访, 他们也好跟着一起去。

    殊不知, 其他的大臣都在酸他们。

    能得皇上如此信重,你们竟然还摆出一副颇为苦恼的样子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红薯收成那一日, 皇上也派了知府吴方和中州府的守备带了人过去守着。所谓民以食为天,唯有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才能够长长久久的存续下去。所以这红薯,简直就是他们大靖朝廷延绵的根基,若当真能够实现高产,太平盛世指日可待。

    而这样的东西,是在他的任上被发现的,那他也将会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明君。

    这样的大事,叫他如何能不关注呢?

    收获的这一天,守备、知府都早早的过来了。守备带来的军队和知府衙门的衙役,将那三四亩地全部围了起来,杨河村以及周围几个村子的人见了这么大动静,心中好奇,却也不敢过去瞧热闹。

    衙役都还好,只是那些军人瞧着太可怕了。

    有那爱揣测爱传小道消息的,则在说:“我听说,是谢先生在那儿种地,结果挖出了宝藏来了,现在那地方被朝廷接手了。”

    “胡说,我怎么听说,是谢先生种的东西,被朝廷重视呢?”

    “那东西你又不是没吃过,吃个新鲜,下饭确实不错,有不能当饱,能有什么用?皇上会重视这个?宫里面山珍海味的什么没有,怎么可能会重视这东西?”

    “哼,跟你说不清楚,我们等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