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庶女生存手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5

分卷阅读245

    ……

    当时没有知识产权一说,好的手艺人,都有藏一手绝活的习惯。

    九姨娘当年言传身教,传给她的凸绣法,就与纤秀坊的凸绣法有细微的差别。

    黄绣娘私底下传的这一手珠针绣正宗不正宗,七娘子却是无从对比了。

    她也从来没有对比过。

    黄绣娘说得不错,尽管七娘子在刺绣上不是没有天分,但她对刺绣一道,并没有半点兴趣。

    只要一拿起针线,七娘子眼前就会闪过西北炕头那昏暗的烛火。

    就凭借着那一点点豆大的烛光,九姨娘就能绣出巧夺天工的花草……凭的就是封家绣法的灵动二字。

    七娘子虽得真传,但,却总情不自禁地怀疑,就算绣出个天地来,又能如何?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凭的,从来都不是手艺。

    黄绣娘也没有再训诫七娘子什么。

    她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赏过了这朵粉白荷花,终于满意地叹了一口气。

    “我下个月就会向杨太太请辞,回故乡养老。”语调却依然平板。

    七娘子不禁抬头,“先生……”

    以黄绣娘对纤秀坊的功绩,就算是老眼昏花,不能再绣花了,也可以吃着纤秀坊的供奉养老,等闲点拨一下新进的绣娘,就算是她的工作了。

    江南的大小绣房,哪个不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对待供奉的?

    “大户人家,风云诡谲。”黄绣娘却还是淡淡的,“是是非非、牵扯不清,这些年来我积攒下的银子,已足够宽裕过活,家中有子侄辈奉养,也不愁无人照顾。”

    七娘子欲言又止。

    黄绣娘却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

    “你放心,再怎么,我都是贵府出来的老人。”她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意。“大娘子也是我的学生。”

    黄绣娘的老家就在余杭。

    七娘子顿时释然:黄绣娘只是不做杨家的供奉师父,并不是和杨家断绝来往。以杨家和李家的亲戚关系,黄绣娘上李家做个供奉,还是不成问题的。

    有了地头蛇李家的照料,黄家子侄又哪敢怠慢她?

    想来这个单身女子,多年来在杨家都混得风生水起,余杭乡下的那点风波,还不是眉毛动动就能摆平?

    “虽然不舍,但先生的确也已经在杨家执事多年。”她诚心诚意地谢过黄绣娘,“私底下得传秘术,更是小七的福分……”

    黄绣娘却背转身,肩背微微抽搐。

    七娘子就怔住了。

    碍于环境,这些年来,她和黄绣娘私底下接触得并不多。

    黄绣娘又是这么个不苟言笑的性子。

    两人之间的一点交情,不过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先生……”她启唇轻唤。

    话中的无措,不言而喻。

    黄绣娘这才慢慢转过身来。

    手里攥着的帕子,已是湿了一片。

    “我这辈子不忮不求,凭手艺吃饭,”她又别开了眼,“唯独对不起的,就是你的生母……恩怨纠缠,她害过我,我害过她……”

    “先生……”

    黄绣娘又深吸了几口气,方才渐渐地匀了呼吸。“黄氏珠针绣一向秘不示人,就算是纤秀坊,所学亦不过皮毛,我原原本本,一点都没有藏私,全教给你了。我这辈子最值钱的就是这一身手艺,鬼神有知,我是一点都没有藏私……你生母一直想要得到珠针绣的手法,如今传给你,她在泉下应该也能安心合眼了!”

    她就伸手入怀,掏出了一块泛黄的绣帕递给七娘子。

    “这是你生母当年进府,给我留念的一块帕子,临别没有什么好东西相送,就把它转赠给你。先人手泽,不要遗失了。”

    绣帕本身是细致的抽丝白缎,年代久远,已有些微微的黄。

    上头以极精致的手法,绣了两只活灵活现的鸳鸯。

    还有几行红线绣做的小字。

    “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七娘子细细回味诗中寓意,不禁怔在了当地。

    待要细问,却又什么都问不出口。

    #

    给大太太、大老爷请过安,进了百芳园,还是一脸的沉思。

    五娘子和六娘子的嬉笑怒骂,七娘子是一点都没有听进去。

    也不顾两个jiejie打趣自己,说她是被黄绣娘数落得失魂落魄……

    进了玉雨轩,就托腮沉吟了起来。

    黄绣娘和九姨娘当时是一同被招揽到纤秀坊的。

    能有什么往事、什么恩怨,叫黄绣娘在心底记挂了这么多年,还把黄家秘传的珠针绣教给自己……

    用过晚饭,七娘子才抛下了心事。

    不论当年到底出过什么事,七娘子是一点都不想探索。

    至少在现在,她就算知道得更多,又有什么意思?

    一个没出嫁的小姑娘,在内院的体面全仗父母的青眼,连亲事都没说定,真惹恼了上头的哪个,手掌翻覆之间,七娘子就是万劫不复。

    尽管当年的事一直迷雾重重,但在没有足够的斤两之前,贸然出手,反倒落了下乘。

    就翻找出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

    吩咐立夏,“明天你从角门出去,悄悄的送到黄先生手上,就说是我的一点程仪……”

    进了十月,黄绣娘果然向大太太请辞。

    大太太虽然讶异,但无奈黄绣娘去意已决,挽留不果,也只得厚厚地封了些银两,把黄绣娘送回余杭,又命管家为黄绣娘前后奔走,买地置屋……帮着黄绣娘安顿了下来。

    回头就和大老爷商量起子女们的教育问题。

    “几个女儿都大了,小七今年都十三岁,可以不必再请人进来开课,自己在住处安静绣花,也就是了。”大太太先安顿女儿们的教育,“朱赢台这些年来都做绣房用,眼下倒很可以收拾出来,以后秋日赏菊,也多一个去处。”

    大老爷自然无可无不可,“女儿家也不是识得字、绣得花就成的,你闲了下来,也教教三个女儿管管家、算算账……都是以后出嫁了用得着的。”

    “倒是九哥,自从张先生举家上路,两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