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雀仙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3

分卷阅读53

    不够亲密吧?

    如果真是这样,不看也罢。

    夏侯虞正要收回目光,萧桓陡然间抬头朝她这边望了过来。

    他眉目带笑,神姿朗澈,在晨曦间宛如一块美玉,显得身边的谢逾黯淡失色。

    夏侯虞轻叹。

    萧桓像是发现了她似的朝着她所在的方向微微颔首,回过头去跟郑芬说了几句话。

    郑芬嘻嘻笑,回了萧桓几句。

    萧桓眼底的笑意更浓,朝着夏侯虞的方向又看了几眼,这才随着谢丹阳去了水榭坐下。

    郑多在她的耳边低声又惊又喜地道:“长公主,姐夫知道我们在这里了!”

    夏侯虞也这么猜测,但听到郑多语带欢喜,她又觉得郑多有些大惊小怪,不够沉稳,心中略微有些不喜,道:“多半是谢逾告诉他的,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大约是见到了敬佩之人,觉得那人做什么都是好的!

    郑多面色微红,不再提这件事。

    不一会儿,重量级的人物陆续到达。

    郑多小声的地向夏侯虞介绍来人的身份职务和与各家的关系。

    夏侯虞虽然帮夏侯有道打理过政务,可这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特别是对夏侯有道这个少年天子,因而她通常都是在听政殿和夏侯有道见面,认识的臣子不多,但听说过的却不少。

    她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名字和长相对上号。

    可令她奇怪的是,来者多是各世家大族的青年子弟,而且一个个或装饰华美,或穿着清雅,不知情的人走了进来,还以为是误闯进了谁家的酒宴。

    夏侯虞有些意外,笑着和郑多议论:“他们是想得到洪赋的赏识吧?”

    来的多半和郑多有交情,有些人听说夏侯虞会来雅集,还曾向他证实。他听着不由笑道:“大家都知道您在这里!”

    夏侯虞脑子转了转才明白过来。明白过来后不免有些啼笑皆非。

    这雅集其实是为萧桓准备的,他们多半以为这真的是为洪赋准备,可洪赋虽然名声在外,到底比不过她这位受新君尊重的长公主——在雅集上出风头,以求得到她青睐,从而晋身仕途。

    他们完全弄错了方向。

    可她转念一想,觉得这样也不错。

    至少等会的话题这些人都会各抒己见,不会倾向卢家。

    不一会儿,洪赋带着孙子洪怜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神采奕奕,比洪怜还要显得精神。

    众人纷纷起身迎他,赞扬洪赋养生有道,令人羡慕。

    洪赋虽在罗浮山修道,却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早年间他还曾在朝中做过官,只是不喜欢朝中琐事而已。

    他笑吟吟地同众人应酬,被众人簇拥着坐在了首席。倒是洪怜,自始至终都板着个脸。

    众人和洪赋没说上两句话,卢淮来了。

    果如夏侯虞所料,众人只是和他点头致意,没谁围上去。

    这让卢淮有些意外,皱了皱眉。

    仆从流水般地开始奉上茶点酒水和水果。

    郑芬致词,说了一大堆欢迎洪赋的话。

    洪赋笑着点头,谦逊了几句。众人开始吟诗作赋以表达见到洪赋的心情。洪赋笑咪咪地听着,并不点评。

    洪怜则转过脸去,不屑地冷笑了一会儿这才转过脸来。

    夏侯虞顿时对他好奇起来。

    这么有脾气的一个人,又是洪赋的长孙,前世她怎么没有听说过?

    她的目光多半都落在洪怜的身上。

    洪怜却像戴好了面具似的,只顾低头垂目地坐在那里喝茶,再也没有流露出什么异样。

    夏侯虞看了,注意力慢慢回到其他人身上。

    只见一个穿着姜黄色大袖衫的年轻士子正举着酒杯向洪赋介绍着自己。

    姓氏名字,谁家的子弟,哪一年出生的,师从何人,最近都读了些什么书,有什么感悟,事无巨细,一一而道,仿佛洪赋不是一个文人大家,而是推官的主考似的。

    偏生旁边的人没有一个觉得奇怪的。

    看来真是冲着她来的。

    夏侯虞在心里苦笑。

    话题渐渐从给洪赋送行偏离到了当今时政。

    说起这些事,自然少不了马上要北伐的卢淮。

    有个眉心有痣的青年男子问起卢淮对出征北凉有几成把握。

    夏侯虞记得他刚才介绍自己的时候说他是关中韦氏子弟,名潭,是江左安阳先生的弟子。

    安阳先生是书圣陶然之的弟子,卢淮的祖母是陶然之的堂妹,这样说起来,两家还很有些渊源。

    卢淮对他倒没有什么防备,信心满满地说出了“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而还”的话来。

    之前穿姜黄色大袖衫的男子姓柳,名冰。是关中柳氏的子弟。

    关中韦氏和柳氏素来交好,世代为姻。

    柳冰和韦潭的关系应该很不错。

    他起哄为卢淮浮一大白。

    卢淮得意洋洋。

    *

    亲们,今天的第一更!

    月票翻番期间,求月票啊……

    ☆、第五十三章 是非

    夏侯虞见柳冰起哄,有些担心。

    虽说要扬萧桓之名不能一味的说萧桓好,要做得自然一些,先引起大家的争论,再引出萧桓当年的处境,但若是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从心底觉得卢渊北伐是在收复失地,是在匡卫社稷,维护卢渊说话,那可就糟糕了!

    说到底,还是她不信任郑芬的缘故。

    若是其他人,就算有一、两个有意见相左的,正好彰显此次雅集的公平公正,问题是,这些人多半是她舅父邀请来的……

    夏侯虞在心里思忖着,就听见有人说起伐蜀的事:“若不是印林,国力也不会如此的虚弱!”

    她不由朝说话的人望过去。

    那人三十来岁,相貌周正,神色严肃,看上去一副非常不好说话的模样。

    夏侯虞认得他。

    此人叫严爽。前世是有名的言官,常常挑萧桓的刺。

    她舅父请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夏侯虞觉得……萧桓这一世的运气有点不好。

    先是被她摆了一道,接着又遇到了她舅父这个不靠谱的。

    众人的目光果然都一下子落到了萧桓身上。

    萧桓众目睽睽之下倒落落大方,温声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粮草供给不及时,朝廷又不允许我们就地征粮,蜀人实行坚壁清野的作法,饿死的人比战死的人还多!”

    他虽然没有否认伐蜀的失败,但也没有承认伐蜀失败全是印林的责任。

    众人神色各异。

    严爽果如前世一样专给萧桓挑刺,他尖锐地道:“不是因为印林好大喜功,弃城而逃,伐蜀之事才功败垂成的吗?”

    众人就听见“哐当”一声,洪怜面前的酒水不知为何斜倒,殷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