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以嫡为贵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96

分卷阅读696

    不是一定就会去,只是有可能。”

    楚三少爷则道,“记得多带些人在暗处护着,别给人算计了。”

    要是出了什么万一,他这个帮忙弄到请帖的,还不得被剥掉几层皮啊,头一个就是他亲爹,大哥或许还不忍心下手,但也只是或许。

    办完了差事,楚三少爷就去书房找楚离,明澜看着请帖走神。

    晋王府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筵席,前去晋王府道贺的人也络绎不绝,这晋王府人来人往中,前去靖州查案的刑部尚书回京了。

    这一趟花的时间不多,一般的大臣查案,少说也要一两个月,一路上欣赏美景,再品味下佳肴,再在当地的美人窟里晃荡几天,时间就过去了。

    刑部尚书为人正直,是王爷提拔和信得过的,这案子又是老王爷弹劾的,刑部尚书敢不尽心尽力么?

    一行人快马加鞭回了京,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宫面圣,将罪证和靖州与案子有关之人的口供呈报皇上。

    这些证词,皇上早看过,没什么吃惊的,但是他很愤怒,因为刑部尚书禀告,“臣等去晚了一步,莫家在靖州的现银大部分被转移了。”

    他们查抄莫家,只找到搬不走的大件和金锭、银锭,银票只有几张小额的百两银票,其他的一张没瞧见。

    别说莫家的老巢在靖州,就是寻常官家,也不至于没几张千两万两的银票,这明显有问题。

    刑部尚书知道老王妃进宫找过太后,并把莫家典当房契地契的银票给了太后的事。

    刑部尚书怀疑转移莫家财产的就是太后的人,但这样没有凭据的事,不能从他一个负责查案的人嘴里说出来,更不能说与皇上听。

    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他刑部尚书的话也不是废话。

    虽然不说,但大家心照不宣。

    罪证确凿,容不得莫家狡辩,接下来就是定案了。

    然后……

    老王妃拖着憔悴无力的身子又进宫了。

    偏巧,太后因为长乐郡主的死备受打击,也同样的憔悴无力。

    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啊。

    太后办事不利,刑部尚书安然无恙的回来,还带回了莫家的铁证,是不是该给她一个交代?

    之前事情没办法,老王妃可以不追究,现在莫家罪行还没有昭告天下,刑部也没有呈报皇上给莫家定惩罚,就还有转机。

    她不就莫家脱罪,这也不可能,除非换个皇帝,但只要王爷和刑部尚书不死,谁做皇帝,莫家都在劫难逃。

    老王妃想尽全力替莫家留下一点血脉。

    六十万两,六条人命,不过分。

    但太后没有把握,她也没有那份精力,要不是钱全落到了皇上手里,最后给了楚大将军,太后真恨不得还给老王妃,这事她不干了。

    然后,两个身份尊贵了几十年的人,在永宁宫关于钱和人命展开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双方各让一步,六十万两,换莫家四条人命。

    老王妃离开之后,徐嬷嬷扶着太后去了御书房,替莫家求情。

    这是长乐郡主死后,太后第一次出永宁宫,皇上猜到她为何而来,但还是选择了见她。

    第六百八十四章 求情

    太后到御书房是为了给莫家求情,但她开口说的却不是求情的事,而是谈钱。

    那六十万两虽然是老王妃给太后的,但在她手里转了一圈,就到了皇上手里,她其实没占到什么好处,反倒赔了不少钱,颜面尽失。

    只是这些话,她不便对老王妃说,毕竟让太后拿来填御膳房窟窿的不是老王妃。

    如果不是董记当铺在银票上做手脚,那笔钱就顶了大用处,解了太后之忧,太后和勇国公要责怪只能怪董记当铺,怪不到老王妃身上。

    再说了,太后也怕老王妃知道什么秘密,投鼠忌器,不敢撕破脸皮。

    直接谈钱,虽然俗了点,但是管用啊。

    皇上也没想到太后会这么说,他眉头拧着,太后道,“方才离老王妃进宫找哀家的事,想必皇上也听说了,之前莫家变卖房契地契,托离老王妃来找哀家帮忙,哀家和她相识多年,一时不忍答应了,现在莫家罪证确凿,哀家也知道皇上灭莫家的心,不敢替老王妃求情,那六十万两,还请皇上还给哀家,哀家还给离老王妃。”

    皇上眉头拧的没边了,道,“那笔钱,朕已经给楚大将军用来发放军饷了。”

    太后就道,“这才几天,我想楚大将军应该还没有用掉,皇上给哀家,哀家交给了离老王妃,那笔钱是莫家的,理应上缴国库,皇上再派人取回来便是。”

    太后很聪明,即便在憔悴,哀伤的心情下,也知道怎么做对她好。

    动动嘴皮子,皇上没什么损失,但是她钱还了,就不用帮老王妃救莫家,没有食言而肥,她只需告诉老王妃,皇上宁肯把六十万两还给她,也不要她帮莫家,她不是不帮忙,是皇上不给机会。

    如此一来,她两边都不得罪,将危机化于无形。

    皇上没说话,太后虚弱的身子有些摇摇欲坠,好在这时候,王爷进宫了,他就是担心皇上招架不住太后,特地进宫看着点儿。

    看到王爷来,皇上就像是见到救星似的道,“离王来的正好,太后让朕把六十万两给她,她要还给老王妃。”

    王爷撇了太后一眼,道,“之前,太后怎么不承认那六十万两是你让人埋在御膳房管事住的小院树底下的?”

    嗯,王爷说话难听刺耳一点,太后虽然不是皇上的亲娘,但是嫡母。

    大周以孝治国,皇上也不敢明着忤逆太后,万一太后在御书房晕倒,传扬出去,有损君威。

    太后脸色一僵,有气无力道,“后来不是承认了吗?”

    贪墨的钱都吐出来了,能说没有认罪吗?

    王爷则道,“在我和皇上看来,那六十万两和勇国公后来送进宫的一百万两一起填了御膳房的窟窿,太后要皇上把六十万两交给你,转个圈,又回皇上手里,皇上是没有什么损失,那太后收受贿赂的罪名该怎么算?”

    世上没有后悔药,但太后的做法,就等于是吃了一粒后悔药。

    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身为太后,她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