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皇后难为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6

分卷阅读156

    先帝正当年。”

    太后初次见到虹玥时是在先帝凯旋归来的车马上,众多妃子站在宫门口迎接,先帝下了马后,去后面的马车上迎下来的人,就是虹玥。

    那时太后与先帝成婚已有六载,算起来她的年纪也不大,这些后宫妃子也都是芳华的年纪,但看那个身着异族服装的女子从马车上下来时,太后的确是被惊艳了一把。

    宫里的妃子哪个缺美貌呢,但有时说起来,总觉得少了分生气,而这个被先帝带回来的南平公主,身上就有这样的气质,看着她,会让人觉得鲜活,打扮还没这些妃子精致的虹玥,便将大家给比了下去。

    先帝对她的宠爱,从第一天时太后就看出来了,亲自扶她下马车,带她到她们面前,把她交给太后之后,先帝就带着诸位大臣去了玉明殿。

    当着先帝的面不敢造次的妃子们,在先帝和诸位大臣离开后,胆子大的便开始当着太后的面刁难起虹玥来。

    女人看女人,总是充满了敌视,不管她家境如何,在后宫中,是以受宠来区分的,如今来了个异族公主来瓜分先帝的恩宠,平日里关系不太好的这时都一致对外,恳请当时的太后做主,不要让这个异族公主入宫为妃。

    而从始至终,这个南平公主都是微笑着神情,十分和善的看着大家。

    太后自然是没有如她们的意思,虹玥最终入宫。

    先帝对虹玥的宠爱超过了当时宫中的许多妃子,赏赐下去的东西也很多,入宫后先是封了淑华,两个月后就封了昭仪,就因为这个,当时对虹玥这个亡国公主看不大上的张太贵妃心中都有了危机感。

    太后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一来先帝每月到她这儿的日子不见少,二来虹玥只是个亡国公主,先帝再宠爱,也不会威胁到已经是太子的灏儿,在太后看来,宠她和宠别的妃子都一样。

    “不过那阵子的宫中,着实也不太平。”太后不介意,其他妃子却介意的很,虹玥得宠就意味着她们要失宠,皇上少来一回就减少了一次怀上子嗣的机会,所以时常有人对虹玥下绊子。

    要说先帝当初宠她到什么程度,分派过去的嬷嬷都是内庭中资格很老的宫人,从吃食到出行都为虹玥打点好了,那些个绊子根本碍不到虹玥跟前。

    很快的,如此受宠下,虹玥有了身孕,先帝即刻晋升了她的份位,封了德妃。

    因为一直以来虹玥都是笑盈盈对着众人,太后也没觉得有什么,直到有一回,宫中宴会时,太后意外看到她独自站在湖畔,看着满池的荷花一脸愁容,而等宫人过来后她又恢复了笑意。

    太后这才知道,她一直以来都过的不快乐。

    发现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太后多注意她一些,就能发现她许多时候都是在强颜欢笑,派人打听后得知,她在宫中,时常一坐便是一下午,望着高墙外,在宫中时除了先帝去时,她都鲜少说话。

    放到现在来说,太后是知道虹玥是为了南平那些被俘虏的官员和将士在撑下去,逢迎先帝,但在当时,太后不知道王国公做的那些事,自然也想不到这点。

    没多久,南平传来了噩耗。

    “南平那些官员自缢身亡的消息传来后,虹玥去求了先帝,谁也不知道他们在殿内说了什么,先帝盛怒,不顾她还怀着身孕,直接将她贬入了冷宫。”太后也曾去求过先帝,就算是真要打入冷宫,也等她将孩子生下,那是都十一月了,阜阳城的天冷的很快,虹玥一个从南平来的人,怎么受得住冷宫的冬天,腹中的孩子万一保不住怎么办。

    “但是先帝没有答应,还勒令我们不许去看她。”

    太后清楚的记得,从虹玥被打入冷宫到她过世,先帝都没有踏入过长门宫一步,皇子长到三岁后虹玥在冷宫中上吊自缢,安排皇子去处时,皇上也都交给了她没有过问。

    沈嫣听的心中微抽,心疼皇上,更心疼那个素未谋面过的南平公主,她那短暂的一生才是真正让人唏嘘和疼惜的。

    “先帝是在皇上五岁启蒙时才见了他,之后见的次数虽然不多,却胜过以前,皇上养在容婕妤膝下,小的时候就很乖巧,人也聪明,哀家想着,也许是他生的和虹玥太像了,所以先帝才不喜欢他。”

    在冷宫的那三年里,虹玥比呆在先帝身旁要开心许多,换做别的妃子,太后根本不会去上这份心,也正是因为心疼,在之后的日子里,太后给与了当时抚养皇上的容婕妤不少帮助。

    “你要问哀家如何看虹玥,她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子,虽看着柔弱,性子却十分的坚韧,她能在冷宫中那样恶劣的环境下顺利生下皇上,将他抚养到三岁,其中的不容易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更重要的是,她从未教过皇上一些仇恨的事。”

    太后是如何知道这些的,那是宫嬷领着才三岁的皇上来见他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母妃说,皇后娘娘是个好人。”

    之后太后提起先帝,还在这个孩子稚气的脸上看到了对父亲的期盼,冷宫里的生活从未影响到过他对别人的看法,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在这个孩子身上出现,太后是没想到的,虹玥竟将他教的这么好。

    而皇上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是在容婕妤膝下抚养时,见了太多皇宫中的冷暖,变得内敛,不再喜形于色。

    “先帝驾崩后,朝中不少大臣也用皇上是南平公主所出这个理由来反对,哀家也算是没有看错人。”说了很多,太后有些渴了,林嬷嬷端上来一杯茶,太后抿了几口,看着沈嫣道,“这些事,皇上若是问起来,你都告诉他也无妨。”

    “是。”

    沈嫣微垂下眼眸,太后拍了拍她:“哀家累了,你回去罢。”

    “儿臣告退。”

    沈嫣起身离开,太后看着她走出去,手里的茶没有放下,又长叹了一口气:“你说哀家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林嬷嬷接过茶盏后放到一旁,将她从坐塌上扶下来进了内屋,开解道:“娘娘也是在虹玥公主过世后才查到她的死可能与王国公有关,但那时若禀明先帝,皇上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这些年您待皇上的好,皇上岂会不知。”

    王国公当时算是大功臣,帮着先帝平定了南平,又成功让一部分南平官员归顺,安置妥当后让南平连续三年缴贡,这些都是深得先帝心意的事,势头正旺。

    那时太后也不能说是证据确凿,禀明先帝只会让当时的六皇子日子更不好过。

    太后叹了口气,又想起了另外一桩事,朝堂之上,父亲和灏儿为王国公开脱所说的那些话,现在她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你派人去卫家,把大老爷请进宫来一趟。”

    …………

    沈嫣回到永和宫后,停了几日的雪又开始下了起来,就如太后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