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穿越之拖家带口过日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5

分卷阅读55

    紧上街去采买。茶叶和食盐一样,都是官府专卖承包给茶商,即使便宜的无名散茶也要50文一斤,好在那是个经喝的东西,市井人家没这么多讲究,能反复冲泡好几次。

茶肆门口本有个褪了色的招牌旗帜,连名字都看不清了,楼小拾原本不以为意,大门敞着,人们多半不看招牌一眼就能认出,可李横非要重置一个招牌,说茶肆换了老板改个名也能讨个吉利,这才又换了个红底旗帜。

“洗尽古今人不倦……”李横上下嘴皮子一碰,于是淑浦县就多了个“不倦茶肆”。

茶肆改名那天,赵二爷竟提着贺礼来道贺,李横在钱柜后重重哼了一声,本不打算搭理,楼小拾却暗忖对方果然是生意人,搁后面捅了捅李横,他这才迎了出去,却没有多少好脸色,赵二爷也不恼,恭维了几句好话就告辞了,李横未动,倒是楼小拾给人送了出去。

李横还恼着对方的见利忘义,却不想人家跟你何来的义,又腹诽他竟当没事人似的如此厚脸皮,甩了袖子就回到了钱柜后,算盘打得噼啪响,楼小拾送完人回来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楼小拾好笑的凑过去:“你还会打算盘啊?”

李横也知他们几个兄弟在楼小拾眼中就是不学无术的代名词,被人当面小瞧,却还是变了脸色,又重重哼了一声:“我好歹也是李家的长子长孙,从小看帐经营也学了不少。”

只是学了这纸上的门道却学不来处事人际,楼小拾偷偷想:“一文一文的进账也用得着算这么久?如何,这两天盈利多少了?”

李横原本还想在县城做了买卖,这日后就能慢慢赚到大钱,过上好日子,在城里置个大宅子,他从小听的李家发家史就是这么讲的,但真的做了生意才知道比想象中的难,皱起了眉头也不跟楼小拾置气了:“两天的盈利是96文。”刚够他们四人在县城的吃穿用度,如若长此以往,何时能赚上大钱?还不如再置上几亩地回村种田去呢,但李横又不甘心,他们种地是实在走投无路了,其实打心眼里他就一直觉得村里的人比县城里的人要低上许多,多多少少有些瞧不起吧。

不难猜出他是怎么想的,楼小拾宽慰道:“哪有这么快就能赚钱的,不都得慢慢来嚒。”

楼小拾拿过账本,不得不佩服李横一手小楷写的工整挺拔,一行行错落有致,这要是搁现代,裱起来就是一件艺术品。账本记得清楚,楼小拾粗略看了一遍,这一天里也只有中午人才多点,大都是外村来的货郎,有的还自带了干粮,其他时间里客人就更寥寥无几了。

“咱得想个法子吸引些当地的人来。”

第56章早上吃食!

就像现代开饭馆似的,若是客流量本就不多,再光指着一个时间段经营,那关门大吉也只是早晚的事,不如在其他时间段里也下些功夫,例如早上。楼小拾以指敲着桌子:“我们来卖早点可好?”

“早点?”李横反问道:“早上的糕点么?一般早饭多是吃粥啊?”

楼小拾也知在这会儿,早上人们大都食粥,可若顿顿吃粥,就是天天换着花样来也会腻啊,所以他才有了这个想法:“早上茶肆也没什么人,谁大早晨来外面喝茶啊,不如咱们早上买些吃食,不卖粥,卖些其他适合早上吃的东西。”

李横也觉得这主意不错,顿时来了兴趣:“,那你说早晨不吃粥,还能吃些什么?”

楼小拾满脸自信,冲他挑挑眉:“多着呢,你就留好肚子等着晚上试吃吧!”说完就回屋取钱去了李横也笑,还不忘冲楼小拾背影喊一句“好,我等着呢!”

楼小拾一人上街,一边想着现代的早点,一边算着要买的东西。

楼小拾来到一门面前,打老远就瞧见了悬挂着的猪rou:“大哥,这猪骨怎么卖的?”

那屠夫见对方不是买rou,便将手中的剔骨尖刀扔在案上,用肩头的布巾擦擦汗:“10文,您瞧瞧,现剔的呢,新鲜着了。”

楼小拾看了看,不由得咋舌,这刀工可够好的了,骨头上连个rou丝都没有:“我来二斤吧。”

屠夫在案上拣了二斤,裹好递了过去,楼小拾放下钱,将猪骨收进了篮子里,继续往前走。

既然一开始要打口碑,楼小拾也舍得在吃上多下点本,向人打听了路,拐了个弯就找到了香料铺子,柜上一格一格的都是香料,十有八九是他不认识的,楼小拾自个也觉得新鲜,随手指了一个就问:“小哥,这个是什么啊?”

“这是菌桂……”那伙计瞄到了楼小拾篮子里的荷叶包,知他去了rou铺子,又连忙道:“炖rou里搁片菌桂,那香味怕是整条街都能闻得到。

楼小拾了一声,又指一个问:“那这个呢?”

“这是豆蔻,烹鱼能去腥。”

楼小拾一连问了十好几种,有的他听过的,有的是连听都没听过的。

那伙计被问得不耐烦了,脸上的笑容早褪去了:“我说这位客人,你是不是来消遣我的啊?”

楼小拾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是有些烦人了,连忙摆手:“不是不是,我是真不认得这些。”

那伙计见他表情也不像装的,语气也谦和,只得啧了一声,似是颇无奈,手指点着一个个的格子道:“这是茴香、蘼芜、甘草、丁香、马芹、荜拨,芫荽(yan'sui)、丹椒……”

楼小拾连忙喊停,凑近那丹椒跟前看了许久,赫然发现所谓的丹椒就是花椒,没有现代花椒这么红,却比现代花椒大几圈,怪不得他一开始没认出来呢。还有那芫荽,竟是香菜,原来这会还是当做香料来吃。楼小拾赔了个笑脸,指了几样:“我来这菌桂、茴香、甘草、芫荽、丹椒,各二钱。”

伙计见他总算买些东西了,手脚麻利的称了重量包了起来。芫荽的价几乎是其他香料价的二倍,楼小拾问了原因才知这芫荽是前朝从域外传来的。

金秋时节,走在街上瓜果飘香,两边多了许多卖水果的摊子,东西多了,价格也就压了下来,柑子、梨子、枣子、桃子,蒲萄,瞧着就引人流口水,花上十几二十文,就能买到一篮子,楼小拾挑了些柑子、桃子和枣子。

篮子装满了,再多他也拿不了了,楼小拾沿街往回走,又细心留意着两旁的酒楼食肆,见太阳快落山了却仍高朋满座,心里暗自窃喜,看来淑浦县消费水平不错,不乏有肯花钱的人。

提着篮子回去,再看他们茶肆已经没有人了,青莲出来接过篮子,李横也凑过来扒了两下,一脸狐疑:“你早饭就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