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掌贵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43

分卷阅读1043

    贼,反贼,叛徒!这已经不是丢人了,这根本就是国耻!

    是要被后世钉在耻辱柱上,被万民口水唾弃,被万代戳脊梁的!

    皇帝几欲崩溃。

    他真的被逼上了无颜面对祖宗的地步吗?

    不对,不对!

    所以,倭寇“狗急跳墙”被追赶入海峡是朱常珏的手笔。故意引了康安伯堵住海峡对峙上,以逸待劳也是他的手笔。

    对于康安伯,他行的就是调虎离山计,也是一出对朝廷的转移视线计。

    那么……皇帝后脊梁一凉。

    江南的兵力被调给康安伯显然也是朱常珏的手笔。

    对了,康安伯兵力为何不够?

    皇帝突然想起三月初三,文兰被刺杀的那事。太子被追究,康安伯受牵连,后来,康安伯的兵力便被自己削减了。

    皇帝口苦不已,两种可能。第一,是当时的逆子便已经设计好了一整出长计,让康安伯兵力捉襟见肘导致江南兵力空虚一早就在他的算计之中。

    第二,康安伯驻防浙闽,在江南和沿海实力不俗。不管是作为老五的靠山,还是江南地界的兵力威胁,康安伯对朱常珏都是个不得不撬动的大石。

    所以当时的他兵不血刃,就利用了自己的手,不但打压了太子,还有效削弱了康安伯的部分实力。

    皇帝气得发晕,但一转念,他却又惊又急。

    讨伐檄文已下,大仗自然难免。

    朱常珏既然撕破脸皮,自然不会等自己打上门而会选择先下手为强。很有可能,江南已经陷入了大战,只不过因为路程缘故自己尚未收到线报。

    那么,康安伯被牵制的状态下,自己要怎么做?

    此刻江南兵力空虚,对方若大举入侵,兵力怎么够?

    此刻两江衙门正乱,群龙无首,该让谁去将兵力整合拧成一股?

    此刻调兵遣将南下,可还来得及?

    此刻处处亟需武将,这一仗只准赢不能输,谁能担此大任?谁南下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和战斗力?

    皇帝想不出这么一个人!

    最好的选择是康安伯!

    那么,难道将康安伯抽调回去?那倭寇怎么办?倭寇被围多日,眼看胜利在望,此刻收兵如何甘心?

    而倭寇若得此机会岂会放过?岂不是将大肆入侵上岸?

    所以,他如何能在攘外和安内里做选择?

    这一刻,皇帝破天荒连想死了一了百了的心都有了。

    ……

    第六八六章 贻笑大方

    暴怒下的皇帝命令彻查窦家,苗家等朱常珏的妻妾之族,又在第一时间宣布排查朝中所有与朱常珏相关的势力。

    包括那些先前支持过朱常珏的官员,此刻也都暂时被停职接受调查……

    京城的万家被围了。

    万家将瞒天过海玩得很溜。

    大宅里的万铭扬和万家老太太,几位夫人都是找了人假冒的。

    万家这群主子已分批次离开,所以才会半点未叫人察觉。尤其是万铭扬,他是在十天前才离开。

    离京前,万铭扬还在京城摆了一桌露了个面,所以这几日他深居简出倒也没引起多少关注。

    尤其他找的那个替身,显然是早有准备,至少与他有七成相像。且声音、表情、动作都经过了刻意的模仿。

    正是如此,他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离京。就连他那每三日必须报道一次的官府,也无人发现他有任何不对……

    至于宫中那位万贵人,明显就是家族留下的牺牲品,对万家的事一无所知。这一点万家的做法,倒是与朱常珏如出一辙。

    又有更确切关于万家的消息到了。

    说万家皖地老宅几百口人之所以能够转投珏王,倒不是偷跑或替身,而是光明正大。

    说前几天万铭扬就暗中回了老宅,只等珏王时机。

    珏王讨伐檄文下来的第一刻,他便带着万家人揭竿而起,一边大肆宣扬皇帝和朝廷的昏庸无道,一边以最快速度一路往东。

    万铭扬亲自下场,将声势闹得很大。

    官府第一时间开始追捕,可耐不住人家早有准备,安排断后掩护的人数甚至比官府还多。

    猫抓老鼠四处跑,可到最后,丢丑被耍的反而成了官府。而越是这般,万家的阵仗也就越大。不到半天的功夫,整个皖地都知万家反了。

    万家本就在当地一呼百应,他们如此一闹,效果可想而知。

    万家见成效到后,便直接与当地官兵干上了。

    凭借充足的准备工作和人数优势,他们当众将官兵打了个落花流水。俘虏了不少官兵,无疑是狠狠打了朝廷一个耳光。

    万家带着前来投奔的庶族旁亲,直奔早就停靠在了大江的数十条快船,一路借江流而下,直接入海。

    一行快船打了万家旗号,顺江而下时,经过了许多大城池,更无疑将他们投奔珏王的行动打响开来,这一路更给了万家机会对朝廷一路踩,对珏王一路捧……

    万家就这么光明正大,带着船队直接由江入海,投奔了珏王怀抱。

    而万家离开皖地后,追击的官兵因为地域和权限的关系,直接就少了大半。

    也是由于两江衙门被彻查,没法第一时间应对追击,这才使得万家得以大摇大摆,如此猖狂姿态而为……

    御书房里,众大臣群策群力,但他们心里也都有一求。

    他们只盼望别再收到来自江南的八百里加急了。

    他们很清楚,下一道加急报来的,极有可能便是大战的开始。

    但无论如何,此刻赶紧组织兵力才是上策。

    然而皇帝刚下令要给西南增兵,这会儿又要重组兵力,一时间如何分配分布兵力成了大问题。

    事实近年大周国泰民安,战事并不多,兵力也主要是集中在了西南,东北,西北和沿海。

    此刻江浙兵力被大量调用,一旦有大战爆发,这兵力还真就有些跟不上。

    有臣子建议,不如西南那里先行谈判,将战事的主兵力先放到珏王那里。否则四处派兵,若是烽烟四起,容易腹背受敌,力有不支。西南若能四两拨千斤谈判成功,也自然就不用增兵了。

    可这提议刚出,便被皇帝亲口驳了。

    “第一,李将军有被扣之危,若不大兵压上,给西南蛮部施加压力,他们如何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退兵放人?

    第二,西南蛮部若听闻大周将掀大战,你们觉得他们还会轻易谈判吗?他们会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