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七零小锦鲤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6

分卷阅读196

    有墩子……除非火车上还有一个姓“金”的老头,一个叫“墩子”的孩子,否则他能肯定,小丫头说的那两个人,肯定就是他爹和他儿子。

    这世上真的会有那么多的巧合吗?

    本就是萍水相逢,顾春来见金河神色凝重,以为对方还有什么要紧的事,他赶紧抬起手表一看,“哎哟”一声,“都这么晚了,金河兄弟,我们还要去百货大楼买东西,你有事先去忙,咱们有机会再一起喝酒!”

    金河从善如流地点点头,“行,下次我请你们吃饭,吃海城最正宗的美味。”

    这里离百货大楼很近了,走几步就到,顾春来等人冲金河挥挥手,就跟随人群往前走。

    海城的百货大楼比省城供销社还要气派,在这里也不叫供销社,叫百货大楼,足有五层高,每层楼又比县城供销社的楼层高将近一倍。

    顾瑾玉拿出采购单子,让顾春来看,又从斜挎包里拿出钱和票提前准备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海城是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其繁华程度是龙江省省城也比不上的。海城市中心高楼林立,行人如织,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在来往的自行车大军中穿梭而过,路人的脸上挂着舒心而闲适的笑容。

    百货大楼的空间极大,商品种类繁多,一眼望过去,密密麻麻的商品整齐地摆放在柜台上,周围闹哄哄的,说的都是他们听不懂的当地方言。

    顾春来以前经常给别人带货,很熟悉流程,像那种让他看着买的,他也不去费神,指着既便宜又紧俏的物品买就对了。

    对于小高桥四队的女同志来说,买布料绝对不会错!看柜台有啥买啥,也别想挑,只有布挑你的没有你挑布的。还有像肥皂、牙膏、擦手油、毛巾、胶鞋等,这些都可以买,买回去总有人要。

    百货大楼人山人海,但也没到人挤人的地步,顾春来怕累到两个孩子,先去糕点柜台买了小蛋糕,然后把他们带到缝纫机柜台,那里有两张小板凳可以坐,这里都是卖大件的,人少,一眼就能看到。

    顾春来嘱咐两个孩子,“你俩就坐在这儿吃蛋糕,不能离开,等我来了才能走,能不能做到?”

    当然能!咱们又不是三岁小孩,早就省事了好吧!

    作者:加了点内容~感谢在2020-02-10 23:58:36~2020-02-11 23:57: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40127703 10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第章:差距大

    从百货大楼出来的时候,三个人身上都挂满了东西。

    顾瑾玉和魏琳琅看顾春来的眼神有点敬畏, 原来还有比女同志买东西更疯狂的人呐!

    顾春来并不知道, 他的扫货能力已经得到两个孩子的高度肯定。东西买好,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顾春来看着挂在他和孩子们身上的零零碎碎,得先找个地方存放。

    他带着两个孩子绕过百货大楼, 来到后门,从这里往前再走几十米, 就有一个招待所。顾春来以前住过几回, 跟他一起过来的纺织厂同事现在也住在这儿。

    里面的工作人员对他还有印象, 听说他要存东西,态度热情的大婶还帮忙找来一个洗干净的面粉口袋, 把顾春来买的东西全都装进袋子里,用绳子封好口, 上面挂了个牌子, 是纺织厂同事的房间号。

    谢过对方, 又约好取东西的时间, 顾春来这才带着孩子们离开。

    春末夏初的海城温度挺高,尤其到了中午, 太阳直直顶在头上,晒得浑身发烫。好在路边树多,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树枝繁叶茂,枝丫都伸到公路中间,为行人挡住炙热的阳光。

    开在海城市中心的饭店多是以前的公私合营饭店, 现在都是国营的,但口味和手艺却保留下来了。但凡老字号饭店,后厨师傅多半都是以前的老板,人家那手艺在哪里都吃得开。

    顾春来以前就打听过,这附近有家海鲜酒楼的味道名不虚传,听说里面的掌勺师傅师从宫廷御厨,手艺好得不得了。

    三人站在树荫下商量,一致同意去吃海鲜。

    在海城,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和凳子都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都吃,水里游的除了船只潜艇都吃。顾春来虽然也没去大饭店吃过,但他听别人讲过啊,这会儿也能在两个孩子面前卖弄他的博学。

    “咱们先去尝尝人家大师傅做的海鲜,看跟家里做的有啥不同,等回去后,咱们也能依葫芦画瓢,自个儿在家做。”说到这里,顾春来冲他闺女挤挤眼睛,父女俩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顾瑾玉扬了扬下巴,有点小骄傲的意思,她摆摆手,故作大方地说:“多大点事啊,没问题的,包在我和狼弟弟身上。”这是在说食材的事,等回到家,她就和魏琳琅去海边捕捉海鲜。

    到时候还可以去焦春桃的爷爷那里换个藤编的篓子或者是网,有了工具就更好办了。

    虽说顾瑾玉有龙王借给她的一缕神通,可以自由去往山谷和海岛,稍微有点野心的人,恐怕早就靠着神通发家致富了。但顾瑾玉情况不同,一来她年纪小,对物质需求并不大,二是受现在的社会环境限制,很多东西拿进拿出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暴露。

    对于顾瑾玉来说,她在这两个地方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亲人和朋友,其次才是里面的丰富物产,以及由神通带来的各种便利,比如在山谷里存放大件物品、办养鸡场、种大家喜欢的蔬菜等。山里的物产是可以拿来送人的,也可以少量地往出卖,但海里的却不行,只能自家人吃,或者做成干货,送给亲近的人家尝尝鲜。

    要想卖活的海鲜是绝对不行的,就算在海岛圈一块海域搞养殖也不行,因为条件不允许。

    山谷里的出产还能用大山做掩护,毕竟小高桥大队就靠着大山。而鲜活的海产?恐怕整个龙江省都找不出来!龙江省没有活海鲜售卖的原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价格。

    从海边城市把鲜活的海产运到龙江省,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对不是一星半点。而这样运过来的海鲜得卖到天价才能保本,可这么贵的东西谁买得起?那是资本家的做派,没有人敢尝试。

    别说活的海鲜,就是干的海货,在龙江省也是少见的物资,价格昂贵,一到地方就被人抢光了,普通群众很难抢到手。

    这也是长途汽运司机油水足的原因,随便带点在龙江省很难买到的本地特产回去,这一趟就值了!

    顾瑾玉也是这样说的:“爸爸,我们多买点干海货回去,保证有人要!”就算没人要,拿来送人也是极为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