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七零小锦鲤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2

分卷阅读162

    掏钱,她挣的工资自个儿拿着,却连糖块都舍不得给我孙子买,这哪儿是亲妈啊,这是后妈!”

    “要不是看在她家亲戚众多的份上,我儿子怎么会娶这种女人!”萧氏恨恨说道。

    听到这里,木行军神色一动,嘴上却劝道:“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子女的事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

    萧氏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儿子娶张雪琴这个女人亏了,可这是儿子自己做的决定,说什么张家人多,对自家只有好处没坏处。

    可人多又怎样,也没一个成才的,无论是张家还是张雪琴外家都没一个拿得出手的亲戚,最好的就是车间主任、汽车司机,哪儿比得上她儿子李敬明?

    “你说的张家,我也听说过,我隔壁邻居就跟他们家是拐着弯的亲戚。”说起张家,稍微住得近些的本地人都知道,张家人能生,特别能生!

    张雪琴这一代,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就有九个,她爸兄弟姐妹也有七个,她妈那边更牛,加上同父异母、同母异父,足有十二个兄弟姐妹!

    就像萧氏说的,张家亲戚没一个拿得出手的,都是普通人,在各行各业干着最普通的工作。

    但是,却不能小看了这些人。

    张家亲戚这么多,随便哪个单位,都能从里面找到七弯八拐的亲戚。

    像这样的关系网如果运用好了,完全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木行军又跟萧氏说了会儿话,见天色已晚,他就不再多待,跟萧氏祖孙告辞。

    回去的时候他没有往原路返回,走的是大路,还特意绕到原来的省政府现在的革委会家属区转了转,顺便看了邵青一眼。

    按照萧氏的说法,她儿子比侄儿优秀,毕竟她侄儿没什么能力,现在的工作还是当初散尽家财换来的政治资本。当然,对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来说,这是政治资本,对无能之人来说,这也就相当于一个护身符吧。

    要不是这道护身符,早在几年前,李家就该跟那些丧尽良心的大资本家一样,被抄家,被斗争,最后送到最艰苦的地方进行劳动改造。

    可无论如何,侄儿媳妇邵青的优秀却是有目共睹的,张雪琴拍马也赶不上,这让好不容易靠儿子出头的萧氏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呢!

    躲在暗处看了邵青几眼,木行军将帽子拉低,匆匆离开。

    金秋已过,寒冬将至,田地里一片萧条。

    龙江省的冬天很少下雪,但田里也不再适合种粮食,只有地里种了许多耐寒植物,比如土豆、萝卜、豌豆、大蒜、油菜等。

    这时候,地里的红薯已经收回家,留一部分当粮食吃,大部分都放进地窖里储藏起来。家里没地窖的,就在后面院子里挖个大坑,直接把红薯埋进去,也能起到储藏作用。

    顾家是有地窖的,这个地窖还是顾春来爷爷当年修起来的,里面不仅存放着大堆大堆的红薯,还有好几十个脸盆大小的黄南瓜、木桶大的冬瓜。

    除此之外,还腌了两大缸白菜和萝卜干,角落里堆满了从山里捡来的坚果和柚子,这种柚子不像是顾春来从外地带回来的又脆又甜,而是微微带着苦涩。

    像稻谷和麦子这样金贵的粮食一般是不放在地窖里的,都是锁在沈树枝房间的粮仓里。说是粮仓,其实就类似于一个放大的木桶,家里分到的粮食一般都是放在这里,被沈树枝锁起来。

    今年家里的秋收两个孩子也参与进来,看着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

    作为农民的后代,顾瑾玉总算体会到收获粮食时的那种快乐,尽管干活的时候辛苦,但收获时的喜悦却是无与伦比的。

    她以前无法理解队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们对庄稼的热衷,从犁地到播种,中间的浇水锄草、施肥捉虫,没有一样不辛苦,没有一样不费心。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农民对于庄稼的疼爱,丝毫不亚于自己的孩子。甚至有很多男同志,他们伺候庄稼比对自家孩子还要认真细心。

    顾瑾玉以前懵懵懂懂,现在自己上手后,却有些懂了。

    田地是农民的根,庄稼就是农民的孩子啊!

    “狼弟弟,我们也种块地吧,种点你喜欢吃的菜,你想吃什么?”顾瑾玉用手托着下巴,在心里计划着种地的事。

    家里肯定是没有地方给他们种的,但顾瑾玉有山谷啊,她还有海岛,完全可以开垦一块地出来,专门种她和魏琳琅想种的庄稼!

    “我想吃豌豆苗和油菜,还有红果。”魏琳琅明白顾瑾玉的意思,他也极为赞同。就像他喜欢吃的油菜,一般是吃不到的,因为油菜是经济作物,等来年收了油菜籽,是要拿去收购站换油票的。

    还有豌豆苗,是指豌豆开花前的嫩芽,用来炒菜或者煮汤,都是绝佳美味。魏琳琅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啦。

    但这两样都不能算是蔬菜,至少不能任由他吃,只能偶尔尝个鲜。

    至于红果,就是小小的番茄,只有拇指大小,生长在田野间,是一种野生果实。像这种口感酸甜的野果子,也是难得的零食,不仅小孩爱吃,就连大人也拒绝不了它的美味。

    在红果苗刚长起来时,沈树枝就拔了几棵,种在后院,到了秋天,红果藤上挂满了红灯笼一样的果子,让魏琳琅大饱口福。

    可惜红果都是野生的,要想种植,还得来年开春去地里找找幼苗,将幼苗移植。

    顾瑾玉将魏琳琅说的几种植物写下来,记在本子上,她不仅问过魏琳琅,还问了家里其他人,收集大家的意见。

    没过几天,她就写满两页纸,都是家人和小伙伴们想吃的蔬菜和水果。当然,她也没有忘记给柏青松和文姝去信,问问两位老师的喜好。

    在这期间,两个孩子也没闲着,挨家挨户去换种子。有些种子不适合现在这个季节种,那就先放着,等到了来年再种。

    计划好后,顾瑾玉和魏琳琅就等着放假了。

    高桥小学属于乡村小学,远离繁华的同时,也远离了一切麻烦。高桥小学的校长是有真材实料的,他不希望家长交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们却学不到东西。

    所以,高桥小学的课程还跟以前一样,只是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课程,也是为了向上级交差。

    期末考试的试卷,也是校长和老师们自己出的题,难易程度都是跟着孩子们的学习进度走的,只要认真听课就能及格。

    很显然,校长高估了他的学生。

    等考试成绩一出来,校长看着老师们连夜统计出来的成绩,差点被打击得怀疑人生。

    “差不多一半的学生没有及格?”校长扶了扶快要从鼻梁上滑下来的眼睛,震惊道,“我是不是看错了?”

    因师资力量有限,校长同时兼任好几个年纪的数学老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