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74

分卷阅读674

    了皇宫,调到下面做官去了。

    而新一届的榜眼段琛、探花丁连进的关系都十分干净,又在翰林院锻炼了半年,业务也熟悉,能独挡一面了,因此得到了萧圪的重用。

    这段时间收到的折子,萧圪都让这两人先整理,挑出紧急的、重要的,其他的都归类放到一边,等他有时间和精力了再来处理。

    朝廷官员私下里无不感慨段琛、丁连进的好运气。

    要不然像他们这些新晋榜眼、探花,起码得在皇上身边干三年最苦最累的杂事,等又来了一届萌新,他们才有机会做这些重要的活儿。

    段琛原本就眼界极高,在江南不愿意定亲成亲。后来曾经沧海,属意于赵如熙这样出色的女子之后,一般的闺阁女子他都看不上眼。因此即便赵如熙定亲,许多世家派人向他提亲,他都不为所动,一直没有定亲。

    这也是朝廷官员们感慨他好运气的一个原因。

    因为来拉拢段琛、想要把女儿嫁给他的无不是各派系的人。一旦他当时心动,跟那些人家的女儿定了亲,那么今天段琛就没资格再呆在皇上身边,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了。

    政变过后,看着一群群的人下台,段琛的伯父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当时他可在心里埋怨过侄儿在婚事上的挑剔。

    当然,这是题外话。

    此时听得萧圪的吩咐,段琛迅速找到那个折子,呈了上去。

    萧圪看到冬天垦荒的面积竟然是往年的2.5倍,惊讶地抬头问齐虚谷:“这么多?”

    齐虚谷点头,笑道:“可不是。当初臣看到这个数字得时候,也是大吃一惊。实在没想到齐王妃娘娘打制的这两种农具这么厉害。”

    说着他跪了一去,朝萧圪行了一礼,高声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了这两种农具,咱大晋往后的农垦面积不光会年年扩大,农民耕种起来也不费力。这是大晋昌盛之兆,昌年盛世很快就能展现在皇上眼前。”

    听到这话,萧圪“哈哈”大笑起来:“爱卿平身。”

    “爱卿说得很有道理。虽托圣耀皇后之福,寻来高产作物,让百姓不再那么轻易被饿死,但让百姓人人吃上白面、大米才是朕想要的。知微这两样农具,让朕这一鸿图看到了实现的希望。朕心大慰啊。”

    第757章 厉害了赵知微

    这段时间,看着儿子们一个个死的死,残的残,病的病,萧圪再如何心胸宽广也不由郁闷难受。

    现在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想着大晋能在自己手上显示兴旺之兆,他的心情终于畅快了一把,前段时间堆积在心头的郁气也消散了不少。

    齐虚谷见萧圪这样,心里也舒了一口气。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折子,递到萧圪面前。

    因为这段时间折子堆积,所以不是很重要的事他都不会递折子,这个折子他还是来之前揣在怀里的,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呈上来让皇上看看。

    “这是什么?”萧圪知道齐虚谷没有什么事,不会随随便便往他这里递折子,不由好奇地打开来看。

    齐虚谷也不卖关子,道:“这是臣得知齐王妃娘娘发明的农具起了巨大作用后,特意派人去南阳查看娘娘离任前组织南阳服徭役的民众建修的水利情况。”

    萧圪听齐虚谷这么说,就知道这水利必是大有好处的,否则齐虚谷也不可能特意上个折子说明情况,更何况赵如熙改良的两样农具还给了他们大惊喜。

    他仔细地看着折子。

    这个折子是齐虚谷叫手下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写的。

    上面将整个南阳附近的水利图大致都画了下来,并在某些地方做了标注。

    而跟标注一一对应的下面的文字里,写清楚了这里用了高架水车还是用了特殊的修建手法,让水流在不利地形里得以顺利通过。

    齐虚谷见萧圪目光移到了末尾,他忍不住道:“在这个折子上,看似只在几个地方修了水坝,再架了几架水车,除了水车的制造比较新奇、筑坝和水渠的方法有点不同之外,似乎并不比其他地方的水利做得出色,不值得拿出来讲。”

    “可如果皇上您去实地看,就会发现这个水利体系修建得相当完整,它利用了原有的溪流、水渠、湖泊,以及原先就修建过的水利沟渠,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加以连接、贯通,让南阳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能在洪涝旱灾发生时利用大小水坝加以合理调整的水利体系。”

    “可以这么说,有了这个水利体系,只要不是发生特别特别大的洪涝灾害和比较严重的旱灾,整个南阳的农业收成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萧圪刚才看了折子上的内容,对这个水利工程也有了了解。

    他十分赞同地道:“确实如此。手段虽不新奇,难得的是这份心思。她只在南阳呆了半年,冬天修水利的时候还被叫回了京城,但她做出的这个水利体系能长长久久地造福于当地百姓。”

    赵如熙利用当地现有的几个大型湖泊做天然的蓄水池,在雨水充沛的时候蓄水,在洪涝灾害时也能尽可能多的容纳多余的水量,让整个南阳不再受水患之害。而在天旱需要用水的时候,把这些湖泊的水逐级放出,就能让各个地方的农田有水灌溉、城市居民也有足够的生活用水。

    手段并不新奇,但她的设计极为巧妙。可以说是花了最少的钱与精力,却让南阳的农业收成与安全得到了保障。

    想到这里,萧圪就无比感慨:“放眼大晋,能有这种能力与巧思和为国为民之心的官员又有几个?”

    古代的官员,跟现代高学历人才完全不一样。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如何写好策论,有很多都是死读书。即便是写策论需要用到一些治国之道,那也是人云亦云,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所以各届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是最热卖的。

    这些人考上进士之后就直接上岗做官。在京城各部做官还好,还能跟着前辈学一学本事再做事;可那些分派到各地做县令的,整个县的政治、经济、刑案、农业各方面都得懂,都得抓,而他们自己还是个生瓜蛋子,面临这种局面,岂不抓瞎?不出乱子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做得出一番政绩来?上官的很多精力就放在看着他们不让他们出乱子上了,自己也别想好好琢磨如何发展本省农业经济。

    与历代的新科进士的表现比起来,赵如熙只当官半年,做出来的成绩可谓是相当亮眼了。

    不光是她有能力,难得的还是她有这份心。

    在萧圪可惜赵如熙以后不能再作官,大晋损失了一个可造大才时,便听齐虚谷又道:“皇上,您可知齐王妃修建这些水利的时候,花了多少银子?”

    萧圪收回思绪,看向齐虚谷:“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