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晚唐闺秀的七零生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4

分卷阅读54

    。请持本通知书于2月29日(星期日)到校报到。

    希望你入学后,好好学习,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1976年1月20 * 日”

    信末,鲜红的公章映入眼帘,魏希愣了好久,她应该高兴,但是莫名的,她觉得眼里涩涩的,大颗大颗的泪珠从眼角轻轻滴落。

    院子里没有人,知青们都去上工了,魏希刚开始是捂着嘴闷声哭,到了后面抑制不住的放声哭出来,哭到最后反而笑了,不是平日里不达眼底的笑容,而是发自真心的,眼里泛着光的璀璨笑容。

    这一刻,她真正的开启自己的人生之路,一条广阔的,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天际霞光初破云,此后金乌高挂枝。

    这份愉悦一直持续到过年,吴桂兰倒是有请魏希去她家里吃年夜饭,但是这么多知青住在魏希家里,抛下他们,自己一个人去赵家吃年夜饭似乎也不太好。

    再加上赵家在城里做工人的二儿子赵为党从城里回来了,魏希自觉同他并不熟悉。虽然她和赵家人关系好,但总担心自己在,赵家人或许会放不开,干脆和知青们一起在院子里过年。

    年轻人总是有很多想法,也容易合拍,与其费一大番功夫做菜,倒不如大家凑在院子里吃打边炉,方便又热闹。

    于是,大家集资,去镇上买了一根大骨头,在锅里熬了很久,把骨香味炖的nongnong的。

    年前分到的蔬菜和rou,加上吴桂兰也送了些,齐齐整整凑了一堆。把知青们好一顿忙活,董舒是南方人,在锅底的熬制上还提出了小小的建议。往熬好的汤里放甘蔗,据说这样吃起来不容易上火。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

    男知青合力做了个支架,把灶上的大锅置于其中,底下放着炭火。还把桌子搬了出来,上面摆满了洗净的蔬菜和食物。到了晚上,将锅底的火点起来,一群人不知道从哪找到的小凳子,就着锅围成一圈。一边刷吃的,一边闲聊。

    一群年轻人谈天说地,整个院子里充斥着欢声笑语,这是他们在赤溪村过的第一个大年,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乡音,为了一个相同的理想而来到这里。若干年后,这是他们关于青春最美好的回忆。

    到了十二点,不管家里条件怎么样,几乎人人都会放鞭炮庆祝,条件好些的县城,还能看到烟花。不过,农村的氛围并不输县城,家家争先恐后的放起鞭炮,还有许多小孩在自家门口快乐的喊着,“过年啦,过年啦!”哪怕他们对于过年的概念并不清晰,但这不妨碍小孩子们的纯真快乐。

    过年,多好的寓意啊,每个人都期盼着会有更好的,有崭新的未来。这项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包含的是人民最质朴的愿望。他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祖国也会越来越强大。

    魏希身处其中,受着其间气氛熏染,也觉得万分开心,一向矜柔的她还跟着放起鞭炮,手持一根燃着的香,往鞭炮前端的引线一伸,不消片刻,火星骤起。魏希连 * 忙跑到一旁,只听见劈里啪啦的一阵声音,炮火屑四溅。

    开心之余,魏希也会想起徐衍,十多天了,除了他走之前的那张纸条,再没收到只言片语。不知道徐衍此刻在做什么,他也在听门前的爆竹声吗?

    第41章 同魏希想的不一样,徐家……

    同魏希想的不一样, 徐家的氛围这段时间并不算好。徐奶奶至今还在医院病房,危险是脱离了,但是医生说了, 要留院观察, 好在徐家并不缺这点钱。

    不过,徐奶奶住院, 徐老爷子也成天的待在医院, 陪在徐奶奶身边。加上部队事忙, 徐衍大伯徐则正也在前几天赶回沿海驻地了。徐家大姑徐泽雯毕竟已经嫁人,离得也远,家里事情一堆, 年前也赶了回去。

    离离散散的,到底没了年味。家里仅余的两个长辈, 徐则明和罗蕙兰的工作都很忙,年夜饭只能去国营饭店定了一桌,菜色都很好,但终究少了点味道。

    索然无味的吃过年夜饭, 徐衍回了自己的房间。徐衍的房间在二楼,窗户正对着外头的街巷, 街道上不知道是哪家的烟火,放的正欢,喧闹的人群和徐家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着窗外繁闹的夜景,徐衍突然很想魏希, 不知道她现在在做什么, 有没有人陪她吃年夜饭。大抵是有的,院子里那么多知青,都是爱好热闹的性子, 就是不知道她吃的年夜饭里有没有饺子。大年三十是要吃饺子的。

    明明只是很琐碎的事情,但是和魏希相关,徐衍只是想着,眼里的笑意就渐渐加深。

    思绪放空,不知怎的,徐衍又想起魏希的考试成绩。魏希的水平他是知道的,毕竟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按云溪县的教育水平来看,魏希应该能考到一个好名次。

    就算考不好也没事,徐衍其实早早就找好了关系,如果不是恰好遇到了孙依云,在魏希想通的第二天,他的发小就会把魏希安排进二中念书。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魏希遇上了孙依云。不过这样也挺好的,魏希能凭借真材实料考进二中,远比凭关系进二中要妥帖的多。于她更有益处。

    想了想,徐衍抽出一张信纸,方才提笔,十二点的钟声就被敲响,望着窗外陡然喧闹起来的人群,徐衍顿了顿,写道:“提笔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刚好敲响,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着,若是和我一同观看这热闹景象的还有你,该有多好……”

    增改了半个小时,徐衍才算写完。也不待明天,他写完落款,贴上早已准备的邮票,就拿着信往街道的邮箱处走。一直到把信投入邮箱,徐衍才回过神,不知道魏希收到信的时候,他是否已经回到赤溪村了。

    ——————————时间线

    冬去春来,经过冬天的洗礼,万物蓄足精神,在早春长得越发蓬勃。除了天气还冷着,人们基本恢复了之 * 前的作息,该干的活还是要干,该上的学也依然要上。

    2月28日,魏希开学的前一天。这一次,帮魏希收拾行李的可不止吴桂兰一个人。魏希能考上云溪二中,在整个赤溪村,都可以算是好消息,没必要藏着掖着。

    所以借吴桂兰的口,这个消息在新年的第二天就传遍了赤溪村,住在魏希家里的知青们自然也是知道这个消息的。

    他们除了讶异,更多的还是对魏希的祝福和敬佩,不是哪个人都能做到,短短的几个月,在从没接受过学校的系统教育下,就能在一众学生中考出一个这么好的成绩。凭实力考进赤溪二中。

    魏希出发前的这个晚上,几乎是自发的,女知青们都在帮她收拾行李,选学校能用得上的东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