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暴君的宠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4

分卷阅读194

    抱他,生怕被下人看见了笑话。

“嗯。”安长卿被他打横抱着,熟练地在他怀抱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窝着。一路被萧止戈抱着回了正院,他又努力地瞪大眼问道:“我的生辰礼呢?”

“你喝醉了,明日再看。”萧止戈将他放在床上,给他将靴子脱了。

“我没醉,我现在就要看。”安长卿蹬了蹬腿,将他推开,光着脚踩在地毯上,摇摇晃晃地就要去寻自己的生辰礼。

萧止戈哭笑不得,只得将他按回床,又给他将被褥搭在腰间,方才哄道:“你坐好,我去给你拿。”

安长卿现在好哄得很,闻言便乖乖点了头:“我坐好。”

萧止戈这才转身去将木匣取来,放在安长卿手里。他神色温柔下来:“本想晚上再给你看,哪成想竟然喝成了小醉鬼。”

“都说了我没醉。”安长卿皱眉嘟囔一句,手上却打开了木匣,取出了里面的卷轴缓缓展开——这是一幅画卷,画上是熟悉的庭院,庭院中摆着一架秋千。秋千之上坐着一大两小三个人。大的是安长卿,小的是萧安珩兄妹俩。画上应是个春日,庭院里花草繁盛,父子三人开怀地坐在秋千之上,萧止戈则站在他们身后小心护持,目光温柔又缱绻。画卷之下还题了一句前人诗句“迟日江山丽”。

安长卿定定地看了一会儿,又侧头去看萧止戈:“你画的?”

萧止戈“嗯”了一声,神情难得露出了几分赧然:“送别的太过普通,便亲自画了一幅画。”

安长卿又扭头去看画,看了半天又指着那句诗问:“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么没有落款?”

许是喝醉了的缘故,他的问题十分跳跃,想到什么便问什么,但萧止戈依旧耐心地回答:“本想叫你与安珩安珠一同落款。”

安长卿又拧起了眉,也不知道这醉鬼听明白了没,就见他忽然又直起身体,不顾萧止戈的阻拦,光着脚跑到外间的柜子里去一顿翻找。最后找出来一枚紫翡翠印章,高兴地举着印章道:“用这个加印!”

萧止戈神情无奈,只得接过印章来。印章是上等的紫翡翠雕成,外形古朴简洁,触手却光滑油润,显然被人细心打磨过。再看印章上的刻字,上头分明刻着“萧安珩珠”四个字。

萧安珩珠……萧止戈心里一热,摩挲着印章问道:“喏喏什么时候刻的章,我怎么不知道?”

安长卿才找出了印泥,被他这么一问,便呆了呆,紧接着似乎想起什么又紧张起来,慌慌忙忙地从他手中抢过印章,横眉竖眼地凶道:“不许动,这是你的生辰礼!”

说完便没头苍蝇一样要找地方藏起来。萧止戈心头又软又烫,将光着脚满屋子到处乱窜的小醉鬼捞进怀里压在塌上,又从他手中哄过那枚印章妥善放在一边,方才贴着他的唇道:“嗯,这个生辰礼我很喜欢,我再送喏喏一样礼物……”

安长卿迷茫地睁大了眼睛,被迫收下了萧止戈另一份别致的“生辰礼”。

***

第二天安长卿没能早起,等醒来时萧止戈都已经下朝回来了。正坐在床边把玩着那枚紫翡印章。见他醒来便笑:“醒了?头疼不疼?”

安长卿摇摇头,目光落在那枚印章上,又移到画卷上,再想起昨晚……脸色一阵红一阵青,忍不住狠狠剜了萧止戈一眼。昨晚就是他哄着自己要写落款,结果却拿了毛笔在他身上……

萧止戈恍若未觉,还道:“这是你先前挑中的那块紫翡翠料子吧?什么时候偷偷刻好的?”

二人去梁州与西蜣谈翡翠矿归属时,安长卿曾带了一块紫翡翠料回来,得空了便会拿着工具雕琢一会儿。只是后来事多,又回了邺京,萧止戈便再没见他雕过,只以为他是没了兴致。却没想到他竟然已经偷偷刻好了,还在上头刻了一家四口人的名姓。

就像他在画卷上题“迟日江山丽”一般,安长卿父子三人是他的江山;而安长卿也悄然将一家人的名姓亲手刻在印章之上。

想到昨日的事情安长卿就气恼,又剜了他一眼,愤愤伸出脚踢了他一下:“你把画卷和印泥拿来,我要落印。”

萧止戈从善如流地将东西拿来铺在他面前,又将印章沾上印泥递给他。安长卿接过印章,抿着唇神色郑重地那一句“迟日江山丽”题字之下落了印。

“好了。”安长卿终于又开心起来,指挥着萧止戈干活:“得再找个地方挂起来。”

只是挂在哪里却是个问题,干正宫,崇政殿偏殿,御书房,雁王府……要挂的地方太多,画却只有一副,实在难以抉择。

萧止戈将印章小心地收入盒子中,拍板道:“这幅画就挂在御书房里,等以后我每年画上一幅,总能将这些地方都挂满。”

安长卿被他逗得笑起来:“你也不怕被大臣们笑话。”

萧止戈将他连人带被褥抱住:“有什么可笑话的?怕是他们羡慕都羡慕不来。”

良辰美眷,儿女双全,怕是没有人比他更有福气。

作者有话要说:

怂怂;等我把御书房挂满,给那些三妻四妾的大臣们做做榜样。

——————

“迟日江山丽”出自杜甫

第119章

安长卿的生辰宴之后没过几日,便进了二月下旬,正是会试开考的时候。

萧止戈命御史大夫与太常寺卿为主考官,考试在邺京贡院进行,一共需要考三场。二月二十五日考第一场,之后每三日再考一场,三月初一最后一场考完方止。

而早在春节前后,邺京大大小小的客栈便都被各地陆续来赴考的举子占满了。

自萧止戈登基之后,免赋税,罢贪官,各州郡均施以仁政修养生息,使得大邺皇室跌落的民心回复不少,亦有不少因官场浑浊而灰心丧志的有才之士重燃热血壮志,纷纷赶来参加这次恩科。这一年的恩科赴考举子人数比前头几年的人数都要多得多,据各地送上来的考卷来看,其中更是有不少出类拔萃的学子。

因着周鹤岚这回也参加科举的缘故,安长卿对此次恩科多有关注。散朝后他同太常寺少卿说起来还是感慨:“如今邺京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穿书生袍的举子。”

太常寺少卿也叹道:“前头那些年,可没见如此热闹的场面。”

二人从酒楼雅间往外看,酒楼大堂里有一半都是举子,大多都是些年轻人,聚在一处高谈阔论,论的如何先不说,但却是另一种热闹景象。

大邺有了这些壮志勃勃的学子,方才能一年更比一年强盛。

安长卿道:“太常寺卿昨日还同我说,因此次进京赴考的举子太多,客栈赁院都住满了,还有许多囊中羞涩的举子无处可住,同我商议要把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