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皇后路在线阅读 - 第147页

第147页

    宝钗脸上现出深深的无奈:“若meimei还只是个闺阁姑娘,我必不敢拿这些烦心事来说与你听。可如今meimei婚事已定,想来百般滋味都有,大约也能明白些我的苦楚。”

    说着眼眶就红了。

    黛玉从未见过宝钗这样示弱。在众姊妹里,宝钗虽然被人赞稳重谦和,但实则总有种大jiejie风范,时时准备教一教旁人。

    宝玉嫌四书无趣,宝钗要给他讲一讲仕途经济;迎春对着残局研究,宝钗就说这样下棋易走了偏路,从自家拿了几本棋谱来;探春有时被赵姨娘闹得直哭,又是宝钗走了去弹压劝说;惜春忽然起心思要画春景,宝钗就走去指点她该用什么纸用什么笔。

    这样示弱的宝钗,黛玉觉得很不习惯。

    一向跟在宝钗旁边的莺儿见姑娘红了眼眶也落泪道:“姑娘,你这些年心里苦也说不出,如今终于有林姑娘可以说说话了。姑娘一向说林姑娘虽然嘴上不显,其实最为心善,如今好人有好报,做了皇子妃,必不忍心姊妹们吃苦的。”

    见黛玉仍旧不语,莺儿哭的更悲戚了,扶着强忍眼泪的宝钗道:“姑娘,你要难过就哭一哭吧。昨儿大爷还吃醉了酒回去闹的不可开交。姑娘当着林姑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林姑娘最是刀子嘴豆腐心,不似那些冷心冷肥的,如今又成了贵人,举手之劳的事儿哪里会不管。”

    周眀薇在旁听得烦躁不已。

    莺儿这个丫鬟,看起来不像鸳鸯平儿等人得用,但该说话的时候真是毫不含糊。宝钗拿起通灵宝玉念上面的字,莺儿立刻说跟姑娘项圈上的是一对,而如今宝钗刚说了自己的苦,莺儿立马接上,林姑娘善良,如今发达了必不会忘记姐妹还在吃苦。

    周眀薇最烦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让别人帮忙的人,好像不帮就不配做人似的。

    黛玉的目光却停留在宝钗簇新鲜亮的衣裙,鬓发上赤金玲珑红宝石的簪子上。

    若是诉苦,为什么要着意穿的这样富贵,朴素些不更合适吗?

    而且旁人不知道也罢了,宝钗难道不知道自己最讨厌被人做筏子吗?前些日子为了湘云之事两人闹得不愉快还历历在目,这回宝钗居然还默许自己的丫鬟说这样的话?

    周眀薇见黛玉沉默,只是看着宝钗,还以为她被打动,刚要开口,便听到旁边刻板的声音传来:“这位薛家姑娘好没有道理,亲戚们要说话,自然可去荣庆堂拜见老太太,请见我们姑娘,哪有个半路上截下人的道理。”

    葛嬷嬷杀到了。

    她原就是宫里的老嬷嬷,虽说是服侍人,但后头十来年也是叫小丫鬟们服侍起来的。哪里能真走回去再跟轿子走回来。

    无非是做个样子,用自己亲自去请轿子的态度来请黛玉上轿。

    走出去没有多远,就被云容几句好话“劝”了回来。

    正巧就撞上宝钗在这里与黛玉说话。

    莺儿一贯最忠心宝钗,也发自肺腑觉得宝钗天仙一般的人,比这些公侯府邸里头的小姐还要强许多,如今见一个嬷嬷疾言厉色,虽不敢变脸回嘴,但也立刻道:“葛嬷嬷,我们姑娘来给这边太太奶奶们问好,路上遇上了林姑娘,姊妹们一处长大的,见了说两句话也是人之常情,哪里是截人呢。”

    葛嬷嬷眉头就深深皱起来。

    多久没有小丫鬟驳回她了?现如今黛玉屋里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老太太身边的鸳鸯见了她还得先露个笑脸,亲亲热热道一声嬷嬷好。

    她还没说话,周眀薇忽然嘀咕了一句:“你不是前年才来的吗?怎么就成了一处长这么大。”

    葛嬷嬷不像周眀薇这样抓字眼,而是直接抓中心主旨:“姊妹们路上见了彼此问候两句也罢了,那薛大姑娘和这不懂事的丫头眼泪汪汪是什么道理!没见过谁家姑娘问好,先把眼泪珠子甩出来的!”

    莺儿脸色青白,还要再说,葛嬷嬷却不愿意跟小丫鬟斗嘴,只对黛玉道“请姑娘上轿子按着时辰入宫吧。当日大长公主叫给姑娘另设起居,连嫡亲的舅舅都不必再见,遑论旁的牵三挂四的亲戚。”

    说来在黛玉的丫鬟里,葛嬷嬷原本最盯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萝,觉得她爱打听口舌又伶俐。

    可如今居然生出几分小萝不在的遗憾来:否则哪里用她来说话,小萝就可以舌战群儒。

    黛玉临上轿前,忽然轻轻道:“宝jiejie胸有大志,心思深远,我倒是才明白过来。”

    宝钗从方才起,一直面带无奈,哪怕葛嬷嬷说话不客气,也只是带上了恰到好处的羞恼,甚至不曾出口管一管莺儿。

    如今黛玉这话一出,宝钗才忽然脸色骤变。

    这一路回去,脸上就越发失了颜色。

    薛姨妈极少见女儿失态,见此吓了一跳:“怎么了宝钗?咱们不都商量的好好的!”

    宝钗将思路重新理顺,不免问薛姨妈道:“母亲,舅母来说的那件事,您确实一个人也没说吧。”

    薛姨妈点头:“我还不到老糊涂的年纪,这样的大事,别说你姨妈她们,我连你哥哥都不曾露出半句来。”

    几日前,王子腾夫人登门看过一回凤姐儿,然后来到梨香院小坐。

    她拉了宝钗的手,比往日亲切不少,再不似往日那般轻描淡写说什么进宫就不必想了的态度:“瞧瞧咱们宝丫头,生的多好呀。当日太后娘娘就点了十来家的姑娘问话,里头就有咱们宝丫头,真是给舅妈争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