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皇后路在线阅读 - 第131页

第131页

    周眀薇只觉得从眼眶酸到心里:可能相比于鬼魂,荣国府里活生生的不怀好意的人对黛玉来说才更可怕。

    周眀薇站起身来,准备去老太太屋里。

    她听鸳鸯说了,老太太有将自己身份透露给黛玉的意思,所以才提前来打打前站。

    如今看黛玉的反应,倒像是很能接受这件事。

    黛玉叫住她,仰着头看她,脸庞像是一朵娇嫩的新荷:“明jiejie,死后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周眀薇一怔:“没什么感觉,好像一觉醒来就成了别人。”

    黛玉不由笑了:“那就好,真希望爹娘和弟弟跟你一样,去后不曾受苦。”

    周眀薇强忍着眼泪走出来,顺着长廊一路绕到前面正堂来,求见老太太。

    还是琥珀坐在门口守门,见了她就起身道:“明姑娘,老太太跟鸳鸯jiejie在里面说话呢。”

    周眀薇便道:“琥珀,帮我回一声吧,我有事儿跟老太太说。”

    琥珀欲言又止,方才老太太拆了一封信后,脸色大变,将所有人除了鸳鸯外都撵了出来。

    可是,琥珀抬头看了看周眀薇,老太太一贯对这位周姑娘也格外客气。还是进去回禀一声吧。

    周眀薇走进去,还不及说方才的话,就见老太太和鸳鸯脸色格外凝重,不由问道:“出什么事儿了?”

    鸳鸯走过来,将辛泓承的信递给她:“林姑娘要做四皇子妃了。”

    第53章 传消息

    九月初一。

    恰逢各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之日。

    虽说是各嫔妃的亲眷, 但一入宫门, 自然要先给太后皇后这两位内宫的主子请安, 然后才得以往妃嫔处探视。

    寿安宫正殿,太后暂且未出,夫人们便都各自安静坐了等候。

    “大皇子的婚事已定, 恭喜周夫人了。”

    开口说话的是本朝唯一一位健在的大长公主,太上皇的亲妹, 皇上的姑姑, 身份尊贵与别人不同, 故而在寿安宫也开的了口。

    周夫人忙起身应了两句,脸上也都是笑。

    前几日圣旨已然下到周家,将周菱指给大皇子为正妃, 婚期就定在来年三月。虽说周家提前得了信儿,但板上钉钉的圣旨到府中,才算是欢喜落到了实处,就又是放鞭又是施粥, 足足热闹了三天。

    京中各府也都颇为羡慕。

    毕竟周家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 最出息的二房也只是远在北疆驻守, 虽说是二品的将军, 但让京中这些勋贵来选,宁可在兵部当个四品的官,也不愿去北疆吃苦,面对那些蛮人。

    如今家里倒是出了一位皇子妃,日后少说也是个亲王妃, 要真有造化,说不得就是位皇后呢。

    周夫人方落座,皇太后便缓步走出。

    众人请过安后,太后便问道:“安淑,方才你们说什么呢?”安淑正是大长公主的封号。

    “回皇嫂,方才我正贺周夫人家里出了位皇子妃。”安淑大长公主并未起身,只是闲谈笑语似的问道:“只是这大皇子的婚事定了,其余几位皇子呢?说来他们兄弟年岁也差不许多,若是一个个拖下去可就晚了。”

    大长公主忍俊不禁:“前些日子,我见了皇后,她还数着手指着急呢。大皇子明年三月成婚,二皇子少不得要再推上半年一年的,三皇子自然如是——这样推下去,轮到她膝下四皇子成婚,岂不是要拖到二十?皇帝的儿子拖成了个大龄无妻,这可不是笑话了?”

    皇太后也笑了笑。

    本朝嫁娶颇有隆重之风,别说贫寒人家,就连许多内囊用尽的勋贵之家,都有为着下不起聘礼或者出不起嫁妆,而拖延儿女婚事的,往往就沦为谈资笑柄。

    也就大长公主敢这样打趣,也就皇太后敢跟着笑一笑。旁的夫人们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全当自己没长耳朵。

    “安淑,你也是做祖母的人了,怎么还笑话孩子们?”太后仍旧是不紧不慢的语气:“太上皇疼孙子,皇上也疼儿子,这婚事啊早都打算好了。”

    不光大长公主凝神细听,在座命妇们也纷纷竖起了耳朵。

    皇太后开了尊口。

    于是九月一日晨,从寿安宫出来的命妇们,都有些魂不守舍。

    侍女扶着大长公主的手臂轻声道:“太后娘娘方才是何意?居然这样痛快的就将几位皇子妃的人选透了出来。”

    大长公主一笑:“还能有什么,无非是借我的口说话,借这些人的眼睛耳朵作证罢了。林家姑娘年幼又尚在孝期,宫里不好紧着明旨赐婚,但又不能这么含糊着。事关皇子妃,满京里还有谁说话,比我这个皇帝的姑姑有分量?”

    侍女忙奉承道:“是,是,只有您才有这份体面和尊贵。”

    大长公主想了想:“上回赏花宴我正害眼疾,没进宫来。那时听人说起,太后带着林家的姑娘,还觉得诧异。太后娘娘要什么女孩在身前解闷没有,怎么偏偏带了人家未出孝期的姑娘,原来是给四皇子相中的正妃。”

    临上马车前,大长公主拍了拍侍女的手:“回去就叫长史官替我拟帖子送到荣国府去,我要亲自去见见这位未来的四皇子妃。”

    午后。

    荣国府。

    贾敏正拿着一本《女训》,提问其中妇行之句。

    问完才叹了口气:“这些劳什子,偏生还要字字皆通,文义详熟,恨不得将女人按进模子里,再照着贤良淑德的样子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