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皇后路在线阅读 - 第53页

第53页

    “如今皇子都大了,封太子也就在这几年之间。不能只指望皇上的心意,倒是走走太上皇的路,更靠谱些。”

    虽然太上皇退位,但说话比皇上本人还要算数。

    况且看太上皇的身子骨,只要不突发意外,感觉还能生龙活虎二十年。明妃看的清楚,皇上的偏心是难以彻底摆正了,那么辛泓原不如走一走太上皇的路。

    宫女有些犹豫:“可是娘娘,太上皇从前也更看重四皇子,毕竟是……”

    毕竟是嫡出啊。

    明妃笑容里就露出冷意来:“是啊,从前循王府,只有嫡出的辛泓承,是太上皇他老人家亲自指的伴读,比别的孙子不同,自然是看重他嫡出的身份。”

    “可现在,今时不如往日。”

    “废太子当年也是嫡出,也是太上皇一手教养长大的。最后却发动兵变忤逆不孝。”

    “太上皇再看同为嫡子的老四岂能不心生芥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废太子就是反咬太上皇的毒蛇,而辛泓承就是那根草绳。

    哪怕是天子,也是有感情的,有感情的人就有漏洞。

    何况太上皇本就是重情之人。

    明妃面容沉静:“这就是原儿在太上皇老人家跟前出头的机会!”

    能生出二皇子这样的儿子,明妃跟他自然是一路心性。

    母子俩这回吃了亏,早就细细分析过宫里几位巨头的脾气心性:皇太后地位尊贵但万事不管,只需要恭敬。皇后自然是一心向着辛泓承,好在她说话没分量。

    剩下的他们母子能争取的最大砝码,就是太上皇的喜爱了。

    辛泓承并不知道他在明正宫这一跪,引发了多少人的心思和举动。

    他一门心思暂且都扑在苦rou计上。

    阳光热辣辣的洒在身上,他跪的直挺挺的,一点也不打折扣的背起了书房规矩,声音朗朗。

    因声音宏亮,所以背到第三遍,嗓子就略微有些喑哑。

    皇上在里面听着,搁下了笔。

    秦公公故作探头探脑状,然后开口了:“皇上,太医院前些日子还说,夏日炎热诸位皇子都有些上火,这嗓子最好歇着些才是。上书房连诵读都免了一半,改成默读了。”

    皇上就有些坐不住,片刻后踱步到窗前,对着儿子没好气道:“不许出动静了,吵得朕折子都批不下去。”

    辛泓承从善如流的闭嘴。

    宣合帝坐回来,还是有些心神不宁:方才在窗前那一看,承儿这孩子实在是傻乎乎,居然就跪在日头底下!

    他对秦戊道:“朕不是叫他跪在廊下吗?”

    秦公公赔笑,答非所问:“四殿下从前没被皇上罚过,想来是吓着了。”

    皇上心口一堵:“叫太医院先送些解暑的药物去文德宫,还有药油也送去一份。”

    然后才拿起笔批折子。到底没坚持到一个时辰,就把辛泓承打发走了。

    范云义趴在床上,有气无力:“你回来了?”

    辛泓承三连:“抱歉抱歉抱歉。”

    对于连累范云义挨板子,辛泓承内心实在也是愧疚,直接带回来一个太医给他看诊。

    等太医诊过无碍,留下药膏离去后,辛泓承才在旁边坐了。

    范云义疼得要命:“这几日我就不出宫了,否则家里老太太见了,又要眼泪成河。”

    旁的皇子伴读都是十日一回家,但范家不同,就剩一个老太太和范云义这一根独苗苗,皇上特许他每日回家尽孝。

    因为建安伯府只有这一个男丁,但凡他有个闪失,老太太都要哭三天,给范云义哭的头皮发炸。

    辛泓承认真思索了半天,郑重其事道:“我必须弥补这一次的事儿。”

    范云义听了还真有点感动,于是开口道:“唉,也是我不够坚定没有拒绝你的提议,今日我挨打不能都怪你。咱们是朋友,你不用说什么补偿的话……”

    他话音未落,辛泓承已经转过头来诧异道:“你在说什么呀?我说要弥补的,是林姑娘。”

    辛泓承愁眉苦脸:“我这第一回 见她,就出了这样大的丑。扮成小太监被父皇当场抓获不说,还当着她的面被父皇打了两下。唉,她心里没准怎么想我呢,肯定觉得我是个顽劣不堪的皇子。你说我该做点什么弥补,才能挽回在她心里的形象呢?”

    范云义:“……滚。”

    是夜,宣合帝久违的来到了凤仪宫。

    杨皇后毫无波澜的接驾:她知道皇上肯定是有事才来的,这么多年过去,夫妻恩爱她根本就不指望了。

    “那个林家小姑娘,留她在宫中多住几日,等这件事淡了再送出宫。”

    毕竟是嫡出皇子被罚,不过半日,宫内外早就传遍了,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算盘,想着打听内幕。这会子放黛玉出去,万一她说漏了什么可不好。

    皇上怕皇后领悟不到他的意思,索性直接又道:“你好好教给她,不许将今日的事儿传出去半分。”

    杨皇后忙应了,然后替黛玉说话:“皇上放心,那孩子十分聪慧懂事,必然不会乱说话。”

    见皇上难得来一趟,又已然没了生气的样子,杨皇后就小心翼翼道:“皇上,臣妾想着,给林家姑娘赏个宫里积年懂事的嬷嬷。可怜这孩子没了爹娘,借助在外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