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去古代当夫子在线阅读 - 第38节

第38节

    不过皇上听了魏钰的话之后, 也是若有所思的。

    第二天早朝之后,他就又将谢立兰留了下来。

    “谢卿啊, 你们谢家麒麟儿, 当真不俗啊。”

    谢立兰嘴上说着“不敢当”, 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皇上把话说的这么客气,总觉得不像是有什么好事儿的样子。

    “谢卿就不必谦虚了, 你是教导有方啊。朕昨夜琢磨了一宿,觉得谢卿身在杨河村,距离京城太过遥远, 到底不大方便,你瞧瞧, 有没有可能, 朕在京城赐个庄子给他?”

    不等谢立兰回话, 皇上又说道:“朕也知道, 谢卿会去杨河村完全是因为他的心情不好, 去散心的。上次朕见到他, 瞧着他似乎已经回转过来了, 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实际上皇上心里想的是,就谢辞渊那状态,何止是没有问题呢?分明就是精神奕奕, 神采飞扬的。

    谢立兰想了想,说道:“皇上若有召,不论如何,谢家儿郎总是会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

    皇上又摇了摇头,“罢了罢了,朕也不是那等不近人情的。朕瞧得明白,那庄子是按照辞渊的心意建的,确实不能白费了,朕不过多嘴问一句,谢卿就当今日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就行了。”

    谢立兰:……

    他恭恭敬敬的跟皇上告辞了。

    心里其实已经将皇上的用意琢磨开了。皇上哪里是问他谢辞渊能不能进京呢?分明还是敲打他们嘛。皇上的意思很明确,谢辞渊的名声朕成全了,谢辞渊的爵位朕也大方的给了,你们谢家心思得摆正了。

    朕不是那种喜欢随意猜忌臣子的皇帝,但你们心中要有数。

    谢立兰悟了,回去就给谢辞渊写了信。

    信中含蓄的表达了皇上的意思,并且暗示谢辞渊也得有所表示。

    等谢辞渊收到信的时候,人都已经在庄子里了。

    庄子新建好了,里面的各种装饰家具等等东西,也都是按照谢辞渊的心意来的。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谢辞渊才感觉到舒坦。

    里面有个书桌、办公桌两用的桌子,书房里面还安置了好几排书架。书架已经全部填满了,好在庄子里面还有一座被谢辞渊命名为藏书馆的地方,那是个三层的木质楼层,专门用来放置书籍。

    谢辞渊的目标是在有生之年,要将这座藏书馆给填满了,目前第一层都还只填了个拐拐。

    对于这座藏书馆,谢辞渊是非常重视的,他多次交代庄子里面干活儿的人,尤其是负责藏书馆那一块的人,一定要小心火烛,这里全都是木质结构,一旦起火,损失惨重。

    书房里面,谢辞渊还让人缝制了一个榻榻米,累的时候就可以摊在上面。

    只是,谢辞渊毫无形象的躺着的时候,被闯进来的谢楠发现了,非要闹着谢辞渊也给他做一个。到底是他的侄子,谢辞渊当面小小的训斥了一番,转头还是命人又给做了一个。

    谢楠收到之后,开心极了,恨不得立刻写信,给小伙伴再炫耀一波。

    可惜,他的信前两日才寄出去。算了,下次吧。

    刚好一大一小两只同时躺着享受的时候,阿明将京城来信寄过来了。谢辞渊打开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眉头皱了起来。

    他已经不是刚刚来到这儿的谢辞渊了,对于这些暗示的含蓄的话,他已经能很好的理解了。看懂之后,他就很惆怅。

    皇上也说不需要他去京城,留在此处也是可以的。但,他还得小小的表示表示……这可怎么表示?

    他低头看了谢楠一眼,谢楠睁着大眼睛,无辜的问道:“叔叔,太爷爷信里说了什么呀?有没有提到我?有没有提到大皇子和六皇子?”

    “嗯?你为什么这么问?”

    “我给他们写信了啊。”

    谢辞渊:……

    “太爷爷只说让你在此处好好听我的话,不要偷懒,好好看书,等回去京城,他是要考你功课的。”

    谢楠一脸绝望的躺着,虽然说跟着小叔学功课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但他还是不想学。他也不想回京城,回去那里,那些夫子先生们,又会讲那些枯燥的东西,他不喜欢。

    谢辞渊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心里还在琢磨着,究竟要如何,才算的上是表示呢?

    谢辞渊想了很久,最终将目光放在了拿包玉米种子上面。

    谢楠看出来谢辞渊是有正事儿要做的,便自己主动出去了。等到谢楠出去了,谢辞渊这才提笔写了一份折子,折子内容朴实有恳切。

    他将这包玉米种子的发现由来详细的说了一遍:家中老仆知道我喜欢一些奇异的东西,便去行商那边收购了一些,恰好夹了这么一包种子在里面。我这两日无意中发现了,认出来这种子在《海外博物志》当中有记载,便在苦恼该怎么办。

    我的庄子明年的播种计划已经制定好了,实在腾不出手来种植这个东西。皇上乃是万民之主,相信这个东西交给皇上,定然会有大用处的。

    过些日子刘豪也会赶去京城,他大概知道这东西该怎么种。另外,关于作物的中午技术,他准备出一本农书,打算印刷出来,等到玉米有了收成,他才会回来杨河村,继续他手头上的研究。

    将折子写好之后,谢辞渊又前前后后看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遗漏,也没有写什么不该说的话,这才对着折子细细吹了一口气,将墨迹吹干了,才小心的将折子封存好。

    事儿办完之后,谢辞渊就笑了起来。

    祖父说需要给皇上一个表示,他这个表示看起来还不错吧?

    他一身轻松的出来,谢楠正在看小人书呢,看到谢辞渊出来便一个小跑,跑远了。

    谢辞渊摇摇头,又去找了刘豪,将这次需要出差的事儿跟他说了。

    谢辞渊也觉得自己这事儿办的不漂亮,毕竟人家才刚刚添人进口,小奶娃娃还需要人照顾,他这就要将人送去京城出差了。

    如今金娘也已经出了月子,谢辞渊估摸了一下玉米种植的时间,说道:“你也可以带着金娘一起去京城,开春过去也是来得及的。”

    刘豪说道:“不用,金娘可比我还有干劲儿呢。她让我跟着先生好好干,叫她知道先生给了我这样一个任务,她必定会说,叫我放心家里,也不要担心她和女儿,叫我在外面不要分心,好好干。”

    谢辞渊拍了拍他的肩膀,点头鼓励道:“嗯,好好干。”

    唉,真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无奈。996确实苦,放在这个年代,却也是说加班就加班,说出差就出差的。现代福利好的国家也不是没有,节假日说了放假,就不会有人鸟你。

    想当初,在自己还很年幼的时候,也看过一些吹嘘外国从不加班的文章,文章还说人家不加班是因为人家效率高,我们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把效率放高一点儿呢?搞得谢辞渊还真以为大人工作都喜欢摸鱼呢。

    等到他长大了,进入体制了,真正的睁眼看世界了,才知道国人是真的拼。效率人家比不上我们,工作时长也比不上……要说为什么不愿意休息?生活所迫罢了……

    刘豪自己这么有上进心,谢辞渊当然不会拒绝。去京城,对于刘豪自己的前途发展,也确实会更好一点。在京城,刘豪干的活儿能被皇上看在眼里,金银之物的赏赐终究只是外物,若能混个编制,那才是一辈子的。

    刘豪当然也明白。

    工部侍郎喊他去的时候,他拒绝了。那时候,他是真心实意不想去的。但是如今,谢辞渊让他去,他也是真心想去的。

    他刘豪虽然只是一介乡野小民,可也还是非常有原则的。。既然已经跟定了谢先生,那当然不会做让谢先生为难的事儿。

    况且他已经见识过了谢先生的光风霁月,心里也相信,无论如何谢先生都不会唬弄亏待自己的。拒绝了去京城的机会又怎么样呢?机会这不就又来了吗?

    刘豪回去就对妻子说了这个好消息,也跟他预想的那般,金娘细细的叮嘱了他,让他在京城好好办差,可不要给谢先生丢脸。

    还有另外一些私房话,他们熄了灯,在床上也都细细的说了。

    在刘豪要出发的那一日,金娘到底还是不舍的。

    当初嫁给刘豪,是为了避祸,也是为了报恩。可这个男人真心待她,她不是铁石心肠,自然能够察觉的到,当然也会对他心生情意。

    “去了京城,老老实实办你的差事,若是去了什么不该去的地方,招惹了什么不该招惹的人,小心你的皮。”

    “是是是,我就老老实实办谢先生和皇上交代的差事。”

    几乎是谢辞渊的折子递上去,刘豪这边就出发了。等皇上看到谢辞渊来的折子,看到他的表示,心里其实还很懵的。

    红薯那样的神物,还能有第二件?怎么谢辞渊说碰上,就又碰上了呢?刘豪那不是谢辞渊的心腹吗?怎么说放来京城就放来京城了?

    懵逼之后,就是感动。

    刘豪之于谢辞渊的重要性皇上是明白的,为了给他一个表示,这样的人他都放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了,谢家一家都在京城,如今刘豪也到了,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收到了信,皇上也研究了那种子,他心中是很好奇的。本来也想着,自己先种下去,看看到底能长出啥来,但最终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

    若这也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那也跟红薯的重要性差不多了,可不能被他给霍霍了。

    只是,用膳的时候,他还是将魏琏和魏钰叫了出来。

    见二人将那校服一本正经的穿上了,皇上还有心打趣,“瞧瞧如今朕的皇宫里,全都是一样的服饰打扮,不知道还以为是哪个学宫的门人呢。”

    说起这个,魏琏就生气。

    魏钰就不掩饰,气的“哼”了一声,对皇上说道:“父皇。过年后我还要去谢先生那儿。”

    “嗯?”

    “谢先生教的好,孩儿说让谢先生来京城您也不答应,那就再送我过去吧。”

    魏琏一脸震惊的看着他,真没想到,这个弟弟不止有那样的想法,还真的跟父皇说了,怪厉害的。

    皇上笑了起来。

    如今小六子回了宫里,也再也没有从前那三天两头就请太医的病弱样子了,成天上蹿下跳的,虽然闹人,但皇上看着健康的儿子,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因为六皇子身体好了,后宫也变得稍微和谐了那么一点儿。

    之前皇上就表现的挺偏爱端妃的,后来端妃生的儿子病弱,每次一请太医皇上就过去,一请太医皇上就过去。虽然也知道端妃并不是拿孩子作伐子故意请皇上过去的,可那也膈应人啊。

    现在好了,六皇子不请太医了,她们心里总算舒服了。

    后宫和谐,皇上少了不少烦恼,办公也更有动力了。

    皇上看着两个去了杨河村一趟,回来都有所改变的孩子,问道:“你们在谢先生那边,有没有看过一本叫《海外博物志》的书?”

    二人惊讶的对视一眼,皇上惊讶道:“你们还真看过?”

    魏琏老实的说道:“嗯,魏钰好奇,谢先生便将那本书的大部分东西默写了出来,儿臣看过了,确实很震撼。书里面有很多我们听都没有听过的东西,儿臣看完那书之后就觉得,从前儿臣的眼界还是太小了。”

    说的皇上更好奇了,特别想看。

    “那书里面都有些什么?”

    “有很多我们没听过的水果蔬菜,还有许多跟我们这里截然不同的建筑,还有许多肤色跟我们不一样的人,那里有着广阔的土地,还有一些未开化的人。”

    是的,在大皇子眼里,那些人就是未开化的。

    “书呢?”

    魏琏还没反应,魏钰就蹦起来说道:“父皇,我那儿有,我那儿有。我现在就把书献给父皇,父皇能答应我,年后就送我去谢先生那儿吗?”

    皇上还没遇见过跟他谈条件的,就很新奇。过了好一会儿才点头说道:“行,朕答应你。”

    魏钰便吩咐太监去将书取来。

    当晚,皇上未进后宫,捧着那本《海外博物志》看了一宿。

    第二天早朝时候,站的近的臣子都看出来皇上那样子,像是没有休息好的,全都在心里琢磨开了。现在这情况,到底应不应该劝皇上好好休息呢?要是劝的话,万一皇上这样子在后宫弄的,那不是在阴阳怪气皇上?官帽不保。要是不劝的话……好像也就是少了一个拍马屁的机会。

    所有臣子都保持了沉默,没有开口。

    但皇上谈兴却高涨,他目光逡巡,最后开口说道:“朕富有四海,威加宇内,却不知道海外尚有未开化之蛮夷,不曾接受我们中原文化的熏陶,朕想起来,就觉得痛心。朕以前的目光还是不够长远,只把目光放在周边的高句丽、匈奴、西域这些地方。却不知道,海外那广阔的天地,有更多未开发的宝贝啊。”

    想想那几个像是墙头草一样的小国家,一打过去就俯首称臣,老实了没几年又开始蠢蠢欲动搞事情。

    皇上莫名想起老大对着那本《海外博物志》说出的话:咱们大靖看着地大物博,可细细一分还是太小了。我们兄弟几个,一人一块地当个王,没几代地就要封完了,海外多么大的土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