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继后[清穿]在线阅读 - 第157页

第157页

    不止锦绣一人如此想,后宫近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样的感叹,昔日“后宫第一人”的名头眼看着就要再次归到令贵妃头上。

    然而就在此刻,乾隆下了一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令贵妃所出十五阿哥,由启祥宫庆妃抚养。

    以往清宫里只有低位嫔妃出身不足,所出龙嗣由高位嫔妃抚养的先例,早先七公主和九公主被抱到豫嫔和舒妃膝下,也是因为令贵妃因早产失子,身子不适照顾不来的缘故,可现在令贵妃没病没灾,十四阿哥夭折之后膝下更是一个孩子都没有,这时候十五阿哥要被抱走,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不提众人如何被这旨意惊掉下巴,被天上的馅饼砸落在头上的庆妃是惊大于喜。她连忙私下里来问云梧,“娘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皇上他是什么意思?”

    云梧也没想到乾隆会不按常理出牌,这事她没听到一点风声,乾隆根本没跟她商量便下了旨意。

    那头庆妃还在郁闷,“我只想清闲度日,避开宫中纷争,这些年只差闭门不出,结果这下可好,贵妃娘娘可是要把我记上了……”

    云梧听得这话回

    过神来,对她道:“这倒不会,若是记,怕也该是记我。”

    庆妃一愣,“娘娘这话怎么说?”

    云梧表情有点复杂,心中滋味难言,没有出言解释。她心中有个猜想,却不大愿意相信。

    若真是这个原因,她倒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乾隆了。

    庆妃却不是笨的,云梧这么一说,也反应了过来。她微微睁大眼,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替云梧欣喜,“原来如此……皇上这样将您放在心上,娘娘真是有福气!”

    云梧哂笑了一下,她可是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乾隆重视她自然是好的,可这样的做法不是明晃晃地逼着令贵妃黑化?也许本来人家没想抢皇后的位置,有了这桩事也要眼冒凶光将她拉下来了!

    乾隆六下江南,原来的那拉皇后断发是在第三回 南巡还是第四回来着?

    好像不是下一回,还有个好几年?

    云梧头疼,最后索性不想了。

    管它哪一回,只要自己护好头发就应该没事了吧?

    庆妃能看明白的事,令贵妃自然也明白。若说庆妃是惊中带喜,令贵妃的心情则是全然相反了。十五阿哥被抱走的旨意如同晴天霹雳,她浑浑噩噩接了旨,还不敢在人前表现出一点怨怼,等屋里人全部退下,令贵妃才跌坐在窗边榻上,眼神空无,半晌一言不发。

    一旁的宫女又是着急又是担忧,心里也不免对皇上起了不满之情。可她不敢在主子面前表现出来,以免惹得主子伤心,反而还要搜肠刮肚说起皇上的好来,“皇上心中还是有娘娘的!如今娘娘可是宫里唯一的贵妃,连五阿哥的生母愉主儿也不过是妃位而已——五阿哥备受器重不说,愉妃娘娘还是潜邸老人呢!明年西巡五台山、后年南巡,皇上也都点了名叫娘娘随驾……”

    宫女渐渐说不下去了,因为她看见眼前的主子闭上眼睛,露出个自嘲的笑。

    令贵妃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清醒过。

    皇上心中是有她,对她宠爱有加,可皇上也明晃晃地告诉她和众人,无论如何,她也越不过皇后去,若是想要圣宠,便不能亲自抚养子嗣,以防威胁皇后的地位。

    ——子嗣和宠爱,她只能选其中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一切都是乾隆大猪蹄子的错!

    抱歉这应该是昨天的更新,但是没码完就不小心睡着了_(:з」∠)_今晚12点前应该还有一更【尽量不鸽(……

    感谢么么=3=

    第83章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乾隆第三次下江南。依旧是六位后妃随驾,除了云梧,还有令贵妃、舒妃、庆妃、豫嫔和忻嫔。

    皇子里,四阿哥永珹、五阿哥永琪和八阿哥永璇一同南下,永瑆和永璂已经大了,这回南巡,乾隆也带上了他俩。两个小家伙兴奋了半宿,第二天出发时带了俩黑眼圈也还是精神奕奕。

    比起前两回,圣驾的排场更阔绰了。自平定西北以后,大清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如今天下河清海晏,国库愈发充盈,乾隆做事不免更加大手笔。

    去年太后七旬圣寿,便比十年前的六十寿辰更为铺张,乾隆自前年便开始准备,从各处搜罗了诸如诗文书画、金玉古玩、如意佛像、西洋珍奇等等宝贝,连续八日,每日都送上最高规格的“九九寿礼”八十一件,更是特意在寿安宫添建了一座三层大戏台,只为太后的七旬圣寿庆典。如此排场搞得后宫所有嫔妃都如临大敌,生怕自己的寿礼上不得台面,云梧花了大半年绣了一副花开富贵,总算是没丢脸。

    至于为何不绣麻姑献寿、松龄鹤寿一类高大上的祝寿图,自然是因为太后老人家偏好花开富贵这种风格,云梧不止一次腹诽,乾隆的审美说不定就遗传自老母亲……

    江南秀丽景致依旧,小桥流水,青瓦粉墙,烟雨迷蒙之中,乌篷船悠悠划过,留下浅浅波纹,水乡独有的风情,让没见过世面的永瑆和永璂看得目不转睛。

    云梧看得好笑,想着两个孩子平日里拘得紧了,便跟乾隆商量,想叫人带永璟永璂“微服私访”一番,也好识得民间疾苦。

    乾隆最先不太同意,“不成!阿哥身份贵重,如何要以身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