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国公夫人是朵黑心莲在线阅读 - 第24节

第24节

    方外大师苍凉的声音又在耳畔回荡,她眼里的笑意退去,渐渐浮上层悲凉。

    繁华落尽, 残花满地。

    前方是一条不归路,待到他成功大权在握时,还能保持初心吗?

    “叩叩叩。”窗棂传来轻轻又熟悉的响声。

    明令仪惊了一跳, 转头看着窗棂,踟蹰片刻才走过去取下了窗拴。

    霍让背着手站在外面,像是长途疾跑而来,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水,胸脯还在不断起伏,眼底的笑意比月光还要耀眼。

    他背在身后的手伸出来递到她面前,摊开手心,上面赫然是一个木雕的女童。

    她愣了下,他手指上伤痕累累,一道道红迹在白皙修长的指节上尤为明显。她垂下眼帘不忍再看,伸手拿起木雕女童,木雕是紫檀制成,已经被摩挲得圆润光滑,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味。雕工算不上精细,却灵气十足,女童神情活灵活现。

    “我初次做,还不太熟练,这个还给我吧,等以后做熟了,再做好的给你。”霍让似乎察觉到她的情绪,以为她嫌弃不喜欢,歉意中带着懊恼,忙要将木雕要回去。

    明令仪心情复杂至极,他的神情太过小心翼翼,明明是千辛万苦才做出来,几乎是献宝般送给了她,却又生怕她不喜欢。想着这些时日他送来的东西,虽然不值几个大钱,却都是他亲手所做。

    她心潮起伏不平,将木雕紧紧握在手心,侧身让开道:“这个就很好,我很喜欢。进来坐下歇息会吧。”

    霍让怔怔看着她的背影,有些不知所措,她不开心了,是自己惹到了她吗,还是发生了自己不知道的事?

    明令仪没有听到身后的动静,回头不解看向去,他才回过神,手撑着窗沿一跃而入。

    屋子里她只留了一盏灯,太暗她令她不安,拿着火折子去点灯,如同以前那样,鼓着腮帮子吹了无数次,火折子还是只冒出一点点火星。

    他又抿嘴笑了起来,她似乎无所不能,却始终不会使用火折子。不过没关系,以后这些事都由他来做,她无需会。

    明令仪手上的火折子被霍让抽走,她好奇地看着他随意一吹,像是变戏法般,火折子燃烧起来,把灯点亮后又笑着还给了她。

    “有什么关窍吗?”她将火折子盖子合上,不解问道。

    “要拜师吗?”霍让促狭心顿起,对她挤挤眼,想到师父徒弟似乎不太妥当,他怎么敢做她师父,又忙否认道:“不用拜师不用拜师,也没什么关窍,就是熟能生巧。”

    明令仪干脆放弃了学习这项本领,从壶里倒了杯薄荷水递给他,说道:“明日我就回京城,你怎么又这么辛苦跑来了?”

    霍让喝了几口水,清清凉凉入口,又有她在身旁,五脏六腑都得到了抚慰,深深凝视着她道:“不辛苦,乾一递了消息回宫,我当时就想来,只是......,”

    今日是吴国大长公主寿辰,难过的事无需让她知晓,他略过了接下来的话,转而道:“明日你回宫,我想先走一遍你走的路,那样就好比我们走在一起了。”

    明令仪直直看着他,眼里渐渐雾气蒙蒙。

    先前她问乾一朝堂上的动向,他曾告诉过她一些关于他的旧事。

    “圣上与吴国大长公主有生死大仇,与太后也有生死大仇。孝贤贵妃挨了打之后,如果传了太医医治,也不会生生被折磨致死,她去世时全身都溃烂得不成人形了,圣上看着她都几乎认不出来那是他亲娘。

    当年先皇后宫有无数的美人儿,孝贤贵妃早就被他忘到了一边,不过是因为她生了圣上,杜太后没有身孕,才嫉妒得发狂。那时杜相还不能只手遮天,杜太后别的妃嫔不敢惹,只能欺负毫无靠山的孝贤贵妃。”

    “吴国大长公主嫁进了国公府,老英国公只知吃喝玩乐,花银子如流水。儿子孙子也不争气,肖似老英国公,很快英国公府便入不敷出。自从孝贤贵妃事后,英国公府就渐渐好了起来,现在的英国公入了京畿营,掌握了京畿营大权。”

    “今日是吴国大长公主生辰,乾二前些日子来曾告诉小的,说在忙着布防,因为圣上要亲自上门去给她拜寿。”

    “小的也不明白,黄大伴也不明白,他曾与乾二谈了许久,说无意听到圣上说什么粉身碎骨,什么要与她在一起。”

    乾二的那些话,将她的心狠狠揪成一团,他今天是怀着各种心情,下了多大的决心,才能在杀母仇人面前笑着道声恭贺,却在她面前什么都不提。

    “你不开心吗?”霍让顿时慌乱起来,彷徨又无助看着她,捏着杯子的手指变得苍白,急着道:“以后我们一定能走在一起,光明正大站在世人面前。”

    明令仪微笑着摇摇头,她是在鄙视自己,总是思虑过重,连明日的事她自己都不能保证,却总是想着遥远的以后,现今他是全心全意待她,又何必庸人自扰瞻前顾后。

    他这么远又冒着危险赶来,她却像是患得患失的小姑娘,矫情又伤春悲秋,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她卸下了心里沉甸甸的包袱,整个人也变得轻盈起来,指着他的手指道:“骑马握缰绳的时候痛不痛?”

    “不痛。”霍让敏锐地发现她此时是真正地轻松了起来,还开始关心起了自己,顿时喜悦又重上心头,举起修长的手指,改口可怜兮兮地道:“汗水浸进去,还是有些痛。你帮我吹吹吧,吹吹就好了。”

    明令仪瞪大眼看着他,看得他从耳根起开始泛红,不自在地左顾右盼,终于忍不住笑得眉眼弯弯。

    霍让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说出如此稚气的话,见她笑得欢快,羞涩消失无影无踪,只觉得胸腔间暖意涌动,跟着她一起笑起来。

    他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动,腿紧紧抵着案几,身子前倾,这样能离坐在对面的她近一些,眉梢间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意,轻快地道:“明日你回了府,我天天出宫来看你。”

    “你朝堂上的事不忙吗?”明令仪笑着问道。

    他不在意地道:“忙。不过我可以偷些闲,晚上我不大睡觉,白日会睡一会。”

    “为何晚上不睡觉?”明令仪有些不解。

    霍让垂下了眼帘,幼时冬日晚上太冷,屋子里没有火盆,连御寒的衣物都没有几件,黄贵让他不要睡着了,说不定会一睡不醒。就像从小伺候他的小黄门,早上的时候发现他时,已经早没了气息,浑身都冻僵硬了。

    自那时起他就怕冷,冬天的时候总是穿得厚厚的,也养成了晚上无法熟睡的习惯,实在困得狠了,在白日让人守在身边,他阂眼补上一会,也就对付了过去。

    不过这些他不想说给她听,怕她为他伤心,他只想看到她笑。

    “因为我是霍让啊。”他意味深长地笑,探头过来靠得她更近,低语呢喃:“不过若是有你陪着,我晚上会睡觉......”

    明令仪木着脸,伸手糊上那张充满了魅惑笑容的脸,一把将他推了回去,他手盖住她碰触过的地方,笑得直不起身来,她也被他逗得笑个不停。

    “过几日曾退之要成为枢密使了,到时要入宫谢恩,我找个借口将你也一起宣进宫好不好?你可以来看看我住的地方。”他兴致勃勃计划起来,要带她去哪里,让她看他长大的地方。

    明令仪神色却渐渐神色凝重,没想到曾退之还是坐上了枢密使的位置,如今相堂有三位相爷,其他两位几乎如同摆设,都是杜相一言堂。

    文有杜相,武有曾退之,那朝堂岂不是被他们瓜分殆尽,不仅仅是她危险,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霍让见她神色不对,立刻明白过来,低声解释道:“兵部尚书病重不行了,估摸着也就这几天吧,他死后兵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他是杜相的人,南羽林军的兵权按着祖宗规矩,都是由兵部尚书掌管。我拿了枢密使的位置换兵部尚书的位置,那半边的羽林军权势,再也不能落入杜相之手。”

    明令仪听明白后,一颗心总算落下了些,不过她仍旧有些担心,问道:“那杜相也不是想不到,他愿意将兵部尚书位置让出来?”

    “他不愿意的事多着呢。”霍让冷笑,神色傲然,“这天下毕竟还是姓霍,他就算想造反,也要师出有名。今年春闱选士,杜相来自北边,他圈了许多北方士子,南边士子有许多落选,已引起了许多南边世家大族的不满。我由着他选,钦点了许多留京等着差使的举人,塞满了那些没人看得上的苦差之职。”

    他神情得意,眉眼间都是飞扬之色,细细跟她说了起来:“小时候我没有靠山,上面也下了令不许人管我,可宫里还是有人瞧我可怜,就阳奉阴违,给我一口吃食,上面的人却什么都不知道。

    政令下传下去,落到真正跑腿当差人之处,只要稍微使点子心眼在里面做些文章,保管让你想要的结果,离题十万八千里。”

    明令仪不知该如何说才是好,别的帝王是自上而下看,从未体会过人间疾苦。霍让却是真正从苦水里泡大的帝王,常年在宫中与一干最低等的黄门宫女斗法,早就熟知底下人的办事方法。

    他高坐龙椅之上,却又能自下往上看,人绝顶聪明,怪不得不过短短时日,就能从杜相牢牢掌控的朝堂中,生生撕开了道口子。

    霍让难得烦恼地抱怨道:“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人,兵部尚书也只是道虚职,下面真正当差之人才是重中之重。我现今还有些头疼,南羽林军那群人,我没一人看得顺眼,都是些兵油子。想着新指派人去吧,又怕压不住会引起兵乱。”

    明令仪心中一动,想起了先前见过的林淮中,试着问道:“林淮中林将军此人如何?”

    霍让愣住思索了片刻道:“倒没有怎么听说过他有何不好之处,他为人是老实忠厚,可最怕的就是愚忠。”

    明令仪将先前他到明庄查刺客之事说了,低声道:“我觉着他能告诉我阿爹他们在西北之事,他本人就不如他看起来的那般老实,真正老实之人又哪能做官呢?”

    “我回头再仔细派人去查查他。”霍让看着她,眉眼间都是说不出的柔情缱绻,“你真是我的福星,有你真好。”

    明令仪失笑,看了看外面的月色,已经升到了窗棂之上,温声细语劝道:“时辰不早了,快回宫去吧,再不走赶不上早朝了。”

    霍让转头也跟着看了看,不满地道:“好吧好吧,真是春宵苦短。你去睡好不好?我看你睡着了就走,我守着你。”

    明令仪站起身,没好气地看着他道:“快走快走,路上骑马慢些,仔细些看着路。”

    霍让长长叹息,不情不愿地站起身,如同要远去上战场般,一步三回头,磨磨蹭蹭半晌都没有走出门。

    明令仪低头抿着嘴忍笑,推着他往外面走,他不断侧身回首,神色变幻莫测。

    到了院门处,他突然回转身,将她紧紧揽在怀中,嘴唇擦过她的发稍,颤着声音道:“我早就想了千万次这般做,就一次,一次啊,一次就可以了.....”

    一次就可以抵消所有的辛苦。

    明令仪僵着的身体变得柔软,鼻尖是他身上熟悉的气息,他的心越跳越快,在耳边咚咚响,她胸中酸涩得犹如潮水在温柔涌动,眼眶也跟着泛红。

    仿佛一瞬间,又仿佛过了许久许久,他终于恋恋不舍放开了她,神情是少见的郑重其事,沉声许诺道:“我会将明尚书他们全部救回京城,也不会让你困在那座牢笼里太久。

    你且放宽心,我喜欢看到你开心的模样,你无需隐藏自己的心事,所有的困难都交给我去解决,我是男人,这些事我都心甘情愿去做。

    先前我也犹豫退缩过,怕自己会给你带来霉运灾难。可是,我见着你就什么都忘记了,你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前面哪怕是刀山血海,也会勇敢向前,只是因为你在前方等着我。”

    他后退几步,目光炽热:“你一定要在前方等着我啊。”

    第39章   无

    习惯了福山寺山上的天高云淡, 回到定国公府的偏院,别说明令仪,就是秦嬷嬷与夏薇也不习惯。

    屋子太逼仄, 府里的人太多,天气太炎热, 连庭院里的花木, 都比山上的少了一份灵气。

    这次回府待遇算是比以前好了许多, 至少屋子里早已收拾清扫过,窗明几净,连屋子角落里也多放了两个冰盆。虽然比不上山上的凉爽, 至少在屋里呆着不会再闷出一身汗。

    “夫人, 这是管事嬷嬷送来的衣衫头面。”秦嬷嬷捧着个大包裹进门, 夏薇恰好也提了饭盒进屋, 兴致勃勃凑上前帮着打开瞧稀奇。

    夏薇拿起新衫裙展开铺在矮塌上, 嘴里赞叹不已。衣衫是靛青色锦缎,用银钱在衣领与裙摆处绣了小枝的缠枝莲花,看上去精美又华贵。

    .“料子倒是好料子,就是针脚差了些,颜色看着也老气, 许是来不及做,在外面绣坊铺子直接买的吧。”

    秦嬷嬷举起衣衫对着光仔细打量,撇嘴满是嫌弃,不甚满意放在一旁,又去打开首饰匣子。

    匣子里摆着整套的金头面, 她只拿了钗子垫了垫,就放了回去。夏薇瞧着那一堆金灿灿的宝贝,瞪圆了眼怪叫:“嬷嬷, 难道这个也不好?金子啊,金子多贵重!”

    “你看这个绞丝,粗得可以拿去做门柱。穷人乍富才会把这么粗的金子戴在身上,金子是值钱,可手艺更值钱。

    难不成你未见过姨娘们头上戴的头面,一股股金线细得几乎可以直接从针眼里穿过去,几股绞在一起做出来的头面首饰,才会精致又好看。就说那金蝴蝶吧,戴在头上竟跟真的无异,好似要振翅欲飞般。”

    秦嬷嬷以前在明家见多识广,自然看不上这些粗制滥造的头面,叹息着道:“那是你没见过夫人的嫁妆,夫人嫁里才真全是好东西。只说那些玉石头面与翡翠,有银子也买不到。更遑说珍珠,龙眼那般大的金珠,谁家里有一颗就能当做传家宝,夫人有整整一匣子,都被老夫人.....”

    她偷瞄了眼旁边不做声的明令仪,怕惹得她伤心,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转而勉强笑道:“夫人先去用饭吧,夏薇,晚上厨房做了什么菜?”

    夏薇合上匣子,走到案几前打开食盒盖子往外拿饭菜,笑着道:“我去的时候,厨娘热情得吓了我一跳,还以为自己不是在夫人跟前伺候,转而去伺候姨娘了呢。”

    碗碟里装着糟鹅信,糯米糖藕,白虾,清蒸鱼,一钵清亮的鸡汤,绿莹莹的青菜,还有碗粳米饭,不仅荤素搭配适宜,看上去还赏心悦目。

    明令仪淡淡笑了,原来自己这个嫡母吃杯茶如此重要,看来曾退之真心想要她这个夫人出面,帮着描补国公府的名声了。

    她分了小半碗米饭出来,随意捡了些菜,又倒了碗汤,其他的都让秦嬷嬷与夏薇一起吃了,几人用完饭才收拾好碗碟,曾退之就来了偏院。

    他与之前神色中总是带着戾气不同,现在他看上去仍然有些疲倦,精神却很好,怎么都掩饰不住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神情。

    明令仪垂下眼帘,上前恭敬曲膝施礼,他摆了摆手道:“坐吧,衣衫首饰都收到了?”

    “前脚刚收到,有劳国公爷费心。”明令仪捡了个离他远些的圈椅坐下,客气地答道。

    曾退之斜了她一眼,眉头微皱,他哪想得到这些,还是徐延年出口提醒,他不过随口吩咐了下去而已。

    他却没说什么,只点点头道:“收到就好,明日吴国大长公主也会来,还有林老夫人,她们都是贵人中的贵人,你万万不能在人前失礼。阿娘还病着不能起床,若是她能起来,能帮着你招呼这些贵客,我倒能放下些心。”

    明令仪无法形容自己心中的荒谬感,垂首不做声,她蓦地想起曾二老爷跳脚骂的样子:“你阿爹当年就是娶了打铁匠家的闺女.....”

    “赵姨娘与许姨娘管家理事做得好,不会有什么差错,只......”曾退之停顿了下,赵姨娘病好之后,人比先前还要温柔可人,尤其身段软得让他食髓知味。

    许姨娘也不似从前那般清高,多了许多人情味,才情却不见减少,写出来的诗句,只怕是大儒也会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