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那一只小飞天儿在线阅读 - 第102页

第102页

    四岁的鹭子:今天三胖生日许愿,他想让镇子上所有的铺子都变成糖糕铺子。可是,如果家家都做糖糕,那猫尾巴胡同糖糕爷爷的糖糕,谁还会来买呢?

    姬昭得意于四岁鹭子的聪慧。不过,当他为了给百姓增收,鼓励农户搞搞副业,种金银花卖钱的时候,看着满山茁壮的金银花,年轻的县太爷猛地惊出一身冷汗。家家都种金银花,这么多金银花要卖给谁?所谓‘谷贱伤农’就是这回事了。治世之道姬昭都学过,但知道是一回事,应用却是另外一回事。

    五岁的鹭子写:好可惜哦,后山的果子全坏掉了,本来是可以换钱的。

    跟父亲讨论后的结论: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鹭子五岁就明白的道理,姬昭十四岁时才在他父皇那里学到。而且嘉佑帝能明白,是因为他站得高,统观全局,放眼天下。

    六岁的鹭子写:听戏、下馆子,给钱的人才是大爷。那百姓交钱纳税,养着官员算什么?

    姬昭:……

    当然,你也不要指望鹭子的人生日志满篇都是吓人的警世狠言。事实上,忽略那些时不时迸发小火花,那还算是很正常的孩子日记。

    在糖糕铺子的前一篇,鹭子琐琐碎碎的描述自己的袜子破了洞,因为破洞所以他今天不能跟新朋友说话。(姬昭:这是什么逻辑?)

    而说出‘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的后两天,鹭子晌午西瓜吃多了,尿了床,羞得嚎啕大哭了一场。

    第43章 孩子们的价值观

    “官家,六百里加急送过来的,九殿下的信。”大内总管青离捧着个小盒子从外面进来。

    嘉佑帝扔下笔,示意青离把东西递过来。儿行千里父担忧。

    青离查了一下密封封口,亲自过了遍手,才把信呈给皇上,嘉佑帝展开信,迫不及待的一目三行,囫囵看完了,心情有点复杂。他担心儿子会受苦,期待他会撒娇,结果儿子一板一眼的上了份公文,把此行任务交代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措辞铿锵,积极向上,半个字没提困难,嘉佑帝有股满意又怅然的心情。

    嘉佑帝握着信坐了一会儿,才示意青离去召集内阁,自然包括石恪。稳稳坐在那里等待的时候,陛下内心深处还有股‘我看你还有什么说辞’的迷之傲娇。嘉佑帝试图情绪往下压了压,没压住,兴奋之余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背着手在御座旁边来来回回踱步。

    阁老们陆陆续续到了,信在内阁几人中间转了一圈,一屋子老狐狸明明被这个消息搅得是心中惊涛骇浪,可面上各个四平八稳,更有谢博这等成了精的,稳稳端起茶盏喝了口茶润喉,手都不带抖一下的。

    真没想到,真的没想到,石子律老巢被刨出来了!

    他的儿子竟然是仁术先生!还可能是书画大师十一郎。啊哈!就算不是十一郎也没关系……天助我朝。发明牛痘的仁术先生,发明奎宁的仁术先生,宁仁侯。

    而且,飞天儿!

    活的!!

    不是画像,不是传说,不是天人府那些徒有虚表的,是一百多年不曾出现的真?飞天儿!!!

    殿中人不约而同的想到前些日子,仁术先生死掐天人府这个八卦,也有点心照不宣的意味。就因为仁术先生明着踩低天人府,所以他们才更乐意相信仁术先生妥妥是飞天儿。至于天人府……呵呵。

    “石子律哪儿去了?”谢博转眼扫了一圈,石子律竟然还没到。

    “衙门上耽搁了吧。”阁老们都很忙,这也正常。

    好吧,他在不在,无关大局。

    一班内阁沉淀心绪之后,抓紧正事商讨,商讨该如何围捕……哦不,邀请仁术先生出仕。信里交代的很清楚,仁术先生带着妻儿已经离开老家,在帝都常住,南瓜胡同的地址都直接爆出来了。

    嘉佑帝这边写诏书加大印,直接点了身边的人跑腿,自然也少不得派一队金吾卫随行帮忙请人,找到人,就地贴身保护了。

    还得派人继续找石恪,要事相商。

    比如仁术先生有什么喜好,仁术先生的宅子如何安置,又比如,听说石子律还有个孙子,正是七八岁的年纪,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交友,孩子的生活起居……都得妥妥安置好了。

    诸位内阁也打着小算盘,他们现在是近水楼台,狼多rou少,谁会乐意满世界嚷嚷?自然,说起来理由一套套的:事情暂且没有定论,不好沸沸扬扬;再说,南瓜胡同那个地址也是半年前的,谁知道先生还会不会住在那里;先斩后奏本就是无奈之举,有些事情总得先问过先生的意思……

    姗姗来迟的石恪面对内阁(同僚)的询问,正一推六二五,表示什么也不知道。

    “我的家早年的不幸,你们都知道的啊,怎么今儿又问起来了?唉,这一提起来,还真是让我伤心……”

    嘉佑帝,…………

    谢博,…………

    其他阁臣,………………

    你够了(╯‵□′)╯︵┻━┻

    东辰殿的内侍带着侍卫浩浩汤汤到南瓜胡同,可水宅早已人去楼空。

    “搬走了?!”

    失望,但不能算很意外。

    随即,隔壁苏宅的门子被叫来问话。

    门子,“回诸位官爷,这宅子本是赁出去的,隔壁人家只住了几个月就走了……搬去哪里?这小的就不知道了……”